"几年尘土客京华":多年在京华如客,沾染尘世辛劳,
"一日春乘犯斗槎":一朝春日得意,如乘木筏直上银河。
"梦好夜归全蜀道":夜里梦美,归蜀道路美好顺遂,
"眼明朝宴上林花":明晨眼亮,赴上林宴赏苑中繁花。
"白头佐邑非为晚":头发花白做邑佐不算太晚,
"蓝绶还乡亦可夸":身着蓝绶还乡也足可称夸。
"况有雄图看悟主":何况有雄才大略能让君主领悟,
"莫伤孤宦向天涯":莫要为孤身宦游天涯而伤怀。
北宋诗人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号沧浪翁,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后罢职闲居苏州。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与祖父苏易简、兄长苏舜元合称“铜山三苏”。其诗风瑰奇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早期诗文政治色彩浓厚,后期寄情山水。风格沉郁顿挫、恬适清新。代表作品有《庆州败》《沧浪亭记》,有《苏学士文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比:“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以“尘土京华”的沉郁困顿,对比“春乘犯斗”的豁然畅达,“几年”与“一日”的时间反差,“尘土”与“春槎”的意象冷暖,将友人从落魄求仕到金榜题名的命运转折浓缩于两句,暗喻科举改变人生的瞬间跃迁。虚实结合:“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梦归蜀道”为虚,借梦境穿越千里蜀道,寄托归乡之思;“朝宴上林”为实,直击琼林宴的繁花盛景。虚梦的绵长与实宴的绚烂相互映衬,既以梦境慰藉现实的离乡之愁,又以现实的荣耀消解梦境的虚幻,在时空交错中写出及第后的复杂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以时间对比起笔,写友人在京华多年的羁旅尘土之态,与一朝及第如乘槎升天的得意形成反差,奠定全诗基调。颔联“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虚写友人归蜀途中梦境美好,明日能在上林苑宴饮观花,既写其归乡之喜,又暗示前程似锦。颈联“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誇”,以平和语调劝勉友人,即使年至白头才做小官也不算晚,带着官职还乡也值得夸耀,体现对友人仕途的肯定。尾联“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进一步激励友人,有雄才大略定能让君主领悟,不必为孤身在外做官伤感,展现出开阔的胸襟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