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宿
huá
yán
yǒu
shēng
huì
huà

朝代:宋作者:苏舜钦浏览量:1
wēi
gòu
tiáo
yáo
chū
tài
zuò
kàn
xié
duò
píng
bái
yān
chéng
jiāng
kuò
jiǎo
yuè
dàng
tiān
chǐ
shū
qìng
bēi
yín
lái
zhú
qīng
dēng
zhào
yín
lǎo
sēng
guài
wèi
zhě
shuō
jìn
xīng
wáng
lèi

译文

高耸的楼阁巍然插入云天,静坐间看斜阳坠入平野荒芜。白烟笼罩大地,澄江显得格外辽阔,皎洁的明月当空,如孤悬的尺璧般清孤。稀疏的磬声从竹阁传来,似悲吟低诉,青灯寂寂,映照我这苦吟的身躯。老和尚奇怪我感情为何如此激动,我道尽古今兴亡事,不禁涕泪交俱。

逐句剖析

"危构岧峣出太虚":高耸的楼阁巍然插入云天,

# 太虚:天空。,岧峣:矗立高耸貌,又写作“岧嶤”。张协《玄武观赋》:“高楼特起,竦跱岧峣。”,危构:高大的建筑,指华严寺高大雄伟。

"坐看斜日堕平芜":静坐间看斜阳坠入平野荒芜。

# 坐看斜日堕平芜:此句意境从谢朓《郡内登望》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化出。斜日,落日。平芜,长满绿草的平野。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白烟覆地澄江阔":白烟笼罩大地,澄江显得格外辽阔,

# 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喻指覆地的白烟。,白烟:白色的雾气。

"皎月当天尺璧孤":皎洁的明月当空,如孤悬的尺璧般清孤。

# 孤:单独,这里犹言一轮。用法从杜甫《江汉》诗“永夜月同孤”化出。,尺璧:直径一尺的平圆形玉器,中间有孔,这里喻指皎月。一作“尺壁”。

"疏磬悲吟来竹阁":稀疏的磬声从竹阁传来,似悲吟低诉,

# 竹阁:竹楼。,悲吟:指僧众哀婉的诵经声。,疏磬:寺庙稀疏的钟磬声。磬,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

"青灯寂寞照吟躯":青灯寂寂,映照我这苦吟的身躯。

# 吟躯:诗人自指。,青灯:油灯,其光青荧,故云。

"老僧怪我何为者":老和尚奇怪我感情为何如此激动,

# 何为者:为什么。者,语助词,表示语句未完,略作停顿。,怪:惊异,奇怪。

"说尽兴亡涕泪俱":我道尽古今兴亡事,不禁涕泪交俱。

# 俱: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华严寺与友生会话》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开篇两联,笔触雄浑,绘落日余晖之壮美,描平芜月色之清幽,景致如画,气势磅礴;继而后两联,转写夜宿古寺,与友共话,耳畔磬音袅袅,僧言幽幽,营造出一种悲寂深远之境,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全诗叙事流畅,语言质朴自然,既显慷慨激昂之态,又含沉郁顿挫之情,其风格与杜甫诗作颇有几分神似,展现了苏舜钦独特的诗歌魅力与深邃的历史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号沧浪翁,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后罢职闲居苏州。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与祖父苏易简、兄长苏舜元合称“铜山三苏”。其诗风瑰奇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早期诗文政治色彩浓厚,后期寄情山水。风格沉郁顿挫、恬适清新。代表作品有《庆州败》《沧浪亭记》,有《苏学士文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于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至四年间(1037),苏舜钦因父丧之故,寓居长安(今西安),守制期间,某日与友人同游华严寺,雅集高谈,触景生情,遂挥毫泼墨,赋得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对楼阁周边景色的描写,如斜日、平芜、白烟、澄江、皎月等,营造出一种壮阔又孤寂的氛围,又以疏磬、青灯等细节进一步强化了孤寂之感。而与老僧的对话,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兴亡相联系,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2.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华严寺之巍峨,高耸入云,诗人与友坐于廊阁,遥望西天,晚霞如火,夕阳渐没于地平线。颔联写景奇崛,意境壮阔深远,原野白烟缭绕似清江,圆月高悬如孤璧,颇有杜甫“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之韵。颈联抒情,钟磬稀疏,吟声悲切,自竹阁传来,青灯微光映照诗人孤独身影,聚谈间磬音僧言,更添悲寂,寄意深远。尾联写老僧诧异诗人激动之态,问其缘由,听罢天下兴亡、王朝更替之故事,亦同涕零。年仅二十有余的苏舜钦,彼时何以怀此深重悲感,实难考究。

3. 作品点评

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未经雕琢却显圆润,音韵悠扬和谐。其情感既慷慨激昂又沉郁顿挫,与杜甫诗风颇有几分神似。诗人借严谨的七律形式,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悲壮感慨,展现了“浩渺如沧溟”的广阔胸襟,以及欧阳修所赞“奔放纵横”的独特诗风,诗艺之成熟,由此可窥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苏舜钦既是个“慷慨”“豪迈”要求改变现实的诗人,那他的描绘风景、寄情山水的诗作,也就不可能没有相应的艺术特色。可以看出,他的这类诗,一般都写得境界阔大、气象峥嵘。其前后期的不同点是:前期的往往在游山玩水时也忧心国事,感慨兴亡;后期则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愤懑不平之气。前期的如《宿华严寺与友生会话》,后期的如《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

不详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唐音阁文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舜钦《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二首 其一》

下一篇:宋·苏舜钦《往王顺山值暴雨雷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