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jiāng

朝代:宋作者:赵蕃浏览量:1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jìn
shùn
liú
wǎn
fēn
chéng
zhèn
shuí
lìng
zhuǎn
cáo
zhōu
nán
jìn
cháng
jiāng
cáo
chún
chǐ
齿
jiān
liú
tài
kōng
hào
tàn
shú
néng
shāo
cháng
jiāng
shuǐ
shǐ
使
cáo
zhōu

译文

长江水浩浩荡荡、滚滚而来无穷无尽,江面上顺流行驶与逆流而上的船只纷纷排列成阵。是谁让船只辗转进入漕河,船只像凫鹥也难以行进。长江与漕河近在咫尺、关系密切,去留不同状态只能徒然地发出深深的叹息。谁能够稍微激荡长江的水流,从而让漕河中的船只也能顺利航行起来。

逐句剖析

"长江滚滚来无尽":长江水浩浩荡荡、滚滚而来无穷无尽,

"顺流逆挽纷成阵":江面上顺流行驶与逆流而上的船只纷纷排列成阵。

"谁令转侧入漕河":是谁让船只辗转进入漕河,

"舟似凫鹥亦难进":船只像凫鹥也难以行进。

"长江漕河唇齿间":长江与漕河近在咫尺、关系密切,

"去留异态空浩叹":去留不同状态只能徒然地发出深深的叹息。

"孰能稍激长江水":谁能够稍微激荡长江的水流,

"顾使漕河舟亦起":从而让漕河中的船只也能顺利航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江》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以长江和漕河的航运状况为主题,开篇描绘长江水滚滚而来,船只顺流逆流的繁忙景象,接着笔锋一转,写船只进入漕河后,即便如凫鹥般灵活也难以行进。“长江漕河唇齿间,去留异态空浩叹”进一步点明两者关系及船只不同状态带来的无奈。最后诗人发出“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的感慨,期望改善漕河航运情况。诗的前两句写长江,中间两句写漕河困境,后四句表达感慨和期望。此诗的语言质朴,风格现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长江与漕河的航运状况,流露出诗人对漕河航运不畅的无奈与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赵蕃(1143~1229),南宋诗人。字昌父,号章泉。祖籍郑州(今属河南),南渡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以太父恩入仕,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后奉祠家居三十余年,卒谥文节。赵蕃与韩淲(字涧泉)合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其诗平淡,意趣深远,有陶渊明遗风。清人辑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长江滚滚来无尽”,以“滚滚”“无尽”描绘长江水势浩大、奔流不息的景象,开篇便展现出长江的磅礴气势,为后文对比漕河状况做铺垫。次句“顺流逆挽纷成阵”,续写长江上船只往来的场景:顺流而下的船与逆流牵引的船纷纷扰扰,形成阵列。“纷成阵”既显长江航运的繁忙,又与后文漕河行船的艰难形成对比。第三句“谁令转侧入漕河”,以设问转入对漕河的描写,疑惑是谁让船只辗转进入漕河。“转侧”一词暗含船只进入漕河的不易,引出下文对漕河行船状况的叙述。第四句“舟似凫鹥亦难进”,将漕河中的船比作水鸟,却连水鸟般轻盈的船也难以行进,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漕河行船的艰难,与长江的畅通形成鲜明对比。第五句“长江漕河唇齿间”,以“唇齿”为喻,说明长江与漕河地理位置相近、关系紧密,却“去留异态”,进一步凸显两者的巨大差异,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第六句“去留异态空浩叹”,直抒胸臆,感叹长江与漕河行船状况截然不同,自己只能徒然发出深沉的叹息,流露出对这种差异的无奈与感慨。第七句“孰能稍激长江水”,再次设问,探求谁能稍稍引动长江的水流,语气中带着期盼,希望能改变漕河的困境。末句“顾使漕河舟亦起”,承接上句,表达希望长江水流能让漕河中的船只也顺利行驶起来的愿望,既体现出对漕河行船艰难的关切,又暗含对改善航运状况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蕃《次韵李袁州绝句七首其一》

下一篇:宋·赵蕃《寄成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