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何乃又衡州":从常州到如今又来到衡州,
"或谓兹行乃胜游":有人说这次出行可算是快意的游览。
"钟鼓相闻寻岳寺":听着钟鼓之声寻访岳寺,
"茝兰无数踏湘流":踏着无数香草行走在湘江岸边。
"是中夫岂先生乐":这里难道是先生您的乐趣所在吗,
"此段聊供幽子求":这段经历姑且满足我这幽居之人的探求。
"岳麓相望唯石鼓":岳麓山与石鼓山遥遥相对,
"要令吾辈务藏修":总要让我们这些人致力于潜心修习啊。
南宋诗人
赵蕃(1143~1229),南宋诗人。字昌父,号章泉。祖籍郑州(今属河南),南渡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以太父恩入仕,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后奉祠家居三十余年,卒谥文节。赵蕃与韩淲(字涧泉)合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其诗平淡,意趣深远,有陶渊明遗风。清人辑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1. 分段赏析
首联“常州何乃又衡州,或谓兹行乃胜游”,开篇便抛出疑问,使君为何从常州辗转至衡州,旁人却觉得这是一场美妙的出游。这一问一答,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也为全诗奠定了思考的基调。颔联“钟鼓相闻寻岳寺,茝兰无数踏湘流”,诗人描绘了使君行程中的美好景致。岳寺的钟鼓声在耳畔回响,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去探寻那神秘之地;踏着湘流,两岸茝兰无数,芬芳四溢。这两句诗,有声有色,将行程中的诗意与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是中夫岂先生乐,此段聊供幽子求”,笔锋一转,诗人开始深入思考。这看似美好的行程,或许并非使君先生所乐,只是可供那些幽居之人去探寻、去追求罢了。这一思考,使诗的内涵更加深刻,也展现出诗人对使君先生内心世界的关注。尾联“岳麓相望唯石鼓,要令吾辈务藏修”,诗人以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相对,点明学术的重镇,期望吾辈能够专心修学,不断提升自己。这一期望,不仅是对使君先生的敬重,也是对所有学者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