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青梅江岸边":在江边的岸上摘下青梅,
"儿童竞食也堪怜":孩子们争着抢着吃,那模样真让人觉得可爱又可怜。
"山青指问红何样":孩子们指着青翠的山峦,问那红色的花是什么样子,
"说是石榴花欲然":我说是石榴花,红得像要燃烧起来一般。
南宋诗人
赵蕃(1143~1229),南宋诗人。字昌父,号章泉。祖籍郑州(今属河南),南渡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以太父恩入仕,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后奉祠家居三十余年,卒谥文节。赵蕃与韩淲(字涧泉)合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其诗平淡,意趣深远,有陶渊明遗风。清人辑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1. 分段赏析
首句“摘得青梅江岸边”此句以动作开篇,描绘童趣场景。“摘得”二字点明采摘行为,“江岸边”交代地点,勾勒出江畔青梅初熟的画面。青梅之“青”既写果实未熟之态,又暗含初夏时令特征,为全诗铺设清新明快的自然基调。次句“儿童竞食也堪怜”此句聚焦人物活动。“竞食”生动刻画儿童争抢品尝青梅的活泼神态,“也堪怜”以诗人视角抒发对稚子天真举动的怜爱之情。“怜”字既包含对童趣的欣赏,又隐含对纯真本真的珍视,赋予平凡场景以温情色彩。第三句“山青指问红何样”此句转入对话描写。“山青”承前句江岸环境,写翠色山峦作为背景;“指问”则刻画儿童仰山发问的天真动作,引出对色彩的好奇。“红何样”以口语化提问,将儿童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表现得鲜活真切。末句“说是石榴花欲然”此句以童言作答收束全诗。“说”承前句提问,“石榴花欲然”既回答“红何样”,又以比喻手法将石榴花比作燃烧的火焰(“然”通“燃”),既写花色之艳丽,又暗含动态的炽烈感。儿童以稚嫩语言描绘的绚烂景象,与青梅之青、山色之青形成色彩对照,升华了诗中盎然的生机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