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shǒu

朝代:宋作者:赵蕃浏览量:1
zǎo
jūn
wáng
qiú
líng
yīng
yáng
qiú
jué
zhī
zhì
zhōng
nán
yǎn
chēng
hán
xiū

译文

如果早早领悟君王以物色的方式寻求贤才,子陵应该就已经放弃了身披羊裘的隐逸姿态。深知真正高尚的品德终究难以被掩盖,连女子也称赞韩伯休。

逐句剖析

"早悟君王物色求":如果早早领悟君王以物色的方式寻求贤才,

"子陵应已弃羊裘":子陵应该就已经放弃了身披羊裘的隐逸姿态。

"绝知至德终难掩":深知真正高尚的品德终究难以被掩盖,

"女子亦称韩伯休":连女子也称赞韩伯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父诗四首(其四)》是南宋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围绕贤才与品德展开,前两句假设若严子陵早早领悟君王以物色求贤,或许就会放弃以羊裘垂钓的隐逸姿态。后两句进一步阐述,强调真正的高尚品德终究难以被掩盖,就如韩伯休,连女子都知晓并称赞他。通过对严子陵和韩伯休事迹的议论,表达诗人对高尚品德的敬仰,揭示品德高尚之人即使低调也会声名远扬的道理。全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赵蕃(1143~1229),南宋诗人。字昌父,号章泉。祖籍郑州(今属河南),南渡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以太父恩入仕,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后奉祠家居三十余年,卒谥文节。赵蕃与韩淲(字涧泉)合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其诗平淡,意趣深远,有陶渊明遗风。清人辑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早悟君王物色求,子陵应已弃羊裘”,诗人以假设开篇。严子陵是东汉隐士,常身披羊裘垂钓。这里诗人假设,如果严子陵早早明白君王以物色的方式寻求贤才,那么他就不会再以羊裘垂钓的形象示人。此句并非否定严子陵的隐逸行为,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引发思考,即如果严子陵的目的并非单纯隐逸,而是为了等待君王求贤,那么他或许会改变自己的处世方式。这种假设为诗歌增添了思辨性,让读者思考品德与处世方式之间的关系。“绝知至德终难掩,女子亦称韩伯休”,诗人点明观点,强调真正高尚的品德终究难以被掩盖。接着以韩伯休为例,韩伯休卖药三十年,坚持不二价,其品德高尚。这里说连女子都称赞韩伯休,表明无论一个人处于何种地位,以何种方式处世,只要品德高尚,就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与传颂。此句通过具体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诗人“至德终难掩”的观点,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深化,让读者深刻体会到诗人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蕃《书事》

下一篇:宋·赵蕃《课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