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yáng
liǔ
huí
táng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1
yáng
liǔ
huí
táng
yuān
yāng
bié
绿
píng
zhǎng
duàn
lián
zhōu
duàn
fēng
dié
yōu
xiāng
hóng
tuō
jìn
fāng
xīn
fǎn
zhào
yíng
cháo
xíng
yún
dài
sāo
rén
dāng
nián
kěn
jià
chūn
fēng
duān
què
bèi
qiū
fēng

译文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一对鸳鸯在进水口处嬉戏。池塘水面布满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的花瓣凋敝,结一颗芳心苦涩。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逐句剖析

"杨柳回塘":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

# 回塘:环曲的水塘。

"鸳鸯别浦":一对鸳鸯在进水口处嬉戏。

# 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绿萍涨断莲舟路":池塘水面布满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

# 绿萍涨断莲舟路:这句话是说,水面布满了绿萍,采莲船难以前行。莲舟,采莲的船。

"断无蜂蝶慕幽香":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

"红衣脱尽芳心苦":荷花的花瓣凋敝,结一颗芳心苦涩。

# 红衣脱尽芳心苦:红衣,形容荷花的红色花瓣。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以上两句说,虽然荷花散发出清香,可是蜂蝶都断然不来,它只得在秋光中独自憔悴。

"返照迎潮":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

# 潮:指晚潮。,返照:夕阳的回光。

"行云带雨":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

# 行云:流动的云。

"依依似与骚人语":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

# 骚人:诗人。,依依:形容荷花随风摇摆的样子。

"当年不肯嫁春风":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

# 不肯嫁春风:语出韩偓《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张先在《一丛花》词里写道:“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贺铸是把荷花来和桃杏隐隐对比。以上两句写荷花有“美人迟暮”之感。

"无端却被秋风误":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杨柳回塘》是北宋著名词人贺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荷花为吟咏对象,寄托了词人深沉的身世感慨。上片描绘了一方幽静的池塘景色:荷花孤生于僻静之处,无人问津,最终寂寞凋零。词人巧妙地将荷花比作幽居独处的美人,通过“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意象,既写出了荷花的孤芳自赏,又暗喻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下片进一步以拟人手法,借荷花之口道出“当年不肯嫁春风”的孤高品格,表明词人宁可保持高洁情操,也不愿随波逐流的坚定立场。全词将荷花、美人、君子三重意象完美融合,既展现了荷花的自然之美,又抒发了词人坚守节操、不趋炎附势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踏莎行·杨柳回塘》是北宋著名词人贺铸的作品。词人虽出身显贵却始终未能获得理想官职,郁郁不得志。种种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内心常人难以理解的苦闷。《踏莎行·杨柳回塘》中塑造的荷花形象,虽清丽脱俗却终归凋零,或许正是词人对自身早年过于孤高、不通世故的一种反思与自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词。这首词通过描写幽僻池塘中孤寂凋零的荷花,寄托了贺铸怀才不遇的苦闷,以“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意象双关自身高洁却无人赏识的境遇;结尾“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更以荷花拒嫁春风的孤傲与终被秋风摧折的悲剧,抒发了词人对仕途坎坷的悔憾与对命运弄人的愤懑。

2. 写作手法

双关:“红衣脱尽芳心苦”中“红衣”既指荷花瓣,也隐喻词人曾有的荣华;“芳心苦”既写莲心之味苦,亦指内心悲苦。拟人:“红衣脱尽芳心苦”将荷花(红衣)比作女子,以“芳心苦”写其凋零后的苦涩,暗喻词人自身高洁却无人赏识的境遇。而“当年不肯嫁春风”赋予其“不肯嫁春风”的不屑与百花争艳的孤高,暗含词人早年不趋附权贵的性格。比喻:“绿萍涨断莲舟路”以浮萍阻隔莲舟比喻仕途受阻,暗示才士因外界阻碍而不得志。以乐景衬哀情:上片“杨柳”“鸳鸯”以杨柳依依、鸳鸯双栖的明媚欢愉的热闹景象反衬荷花的孤寂,突出其"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悲剧命运。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花的生长环境与命运。开篇“回塘”“别浦”点明荷花所处之地——幽居在曲折的池塘和偏僻的水口,暗示其不为人知的处境。“杨柳”“鸳鸯”作为陪衬,更显荷花之清丽脱俗。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古来文人墨客惯以“花开堪折”喻示人生际遇——女子及笄当觅良缘,士子学成宜求功名。然若浮萍密布阻隔水路,则采莲之舟难以前行。此处词人匠心独运,以三重隐喻道尽怀才不遇之憾:荷花无人采摘,盖因舟楫不至;舟楫不至,实为浮萍所阻;恰似贤士不遇明主,非才不逮,乃仕途多舛使然。继而以“蜂蝶不知”喻当权者不识英才,层层递进,将荷花之孤寂与士子之落拓巧妙结合。“红衣脱尽芳心苦”一语双关,既写荷花凋零之态,又抒才士不遇之悲,物我交融,浑然天成。下片笔锋轻转,以景语深化情思。"返照"二句,仍着墨回塘别浦之景:斜晖脉脉,染就一池碎金,与浦口潮声相和;行云曳影,携来疏雨数点,轻叩寂寞荷塘。此景既绘暮色苍茫之致,更暗寓荷花独守寒塘,历经朝晖夕阴、晴光雨色,却始终无人问津的孤寂命运——恰似词人饱谙世态炎凉、宦海沉浮的沧桑心境。景中寓情,一笔双写,人物风骨自现。“依依似与骚人语”一句尤见巧思,将无语荷花拟作欲诉还休的幽人,而倾诉对象正是千古同调的骚客。着一“似”字,使虚想化为真切,缥缈转为可触。至此,荷之高洁、美人之幽怨、士之不遇,三者浑然莫辨。最后两句“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实为词人借荷自剖心迹。“不肯嫁春风”既合荷之夏放本性,更昭示其耻与众芳争宠的孤标傲骨——此正词人刚介不阿的人格写照。然“红衣脱尽”之叹,又透露出对命运弄人的愤懑:纵然守节自持,终不免被秋风摧折,恰似其因耿直见弃,终老下僚的悲凉际遇。花人相映,写尽才士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永恒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骚情雅意,哀怨无端。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这首词是咏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

近现代沈祖棻《宋词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贺铸《寄别僧芝》

下一篇:宋·贺铸《送毕平仲西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