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烛分烟":宫廷的烛火飘散着轻烟,
"禁池开钥":皇家禁苑的池台打开了门锁,
"凤城暮春":京城此刻已值暮春时节。
"向落花香里":在飘落的花瓣的香气中,
"澄波影外":在明澈水波的倒影之外,
"笙歌迟日":整日吹笙唱歌,
"罗绮芳尘":穿着绫罗绸缎的仕女们带起芳香扑鼻的尘土。
"载酒追游":携带美酒,追随他人游乐,
"联镳归晚":并辔骑马直到很晚才归来,
"灯火平康寻梦云":在灯火通明的平康坊中寻梦人影。
"逢迎处":在应酬交际的场合,
"最多才自负":最是那些自恃才高的人,
"巧笑相亲":带着明媚的笑容相互亲近。
"离群":我已是离群索居。
"客宦漳滨":如今客居他乡,在漳水之滨做官。
"但惊见、":只能惊异地看见、
"来鸿归燕频":北来的大雁、归巢的燕子频繁地来往。
"念日边消耗":想到京城那边时间白白消磨,
"天涯怅望":身在天涯空自惆怅远望,
"楼台清晓":拂晓时分的楼台格外清冷,
"帘幕黄昏":黄昏时刻的帘幕格外幽暗。
"无限悲凉":内心有无尽的悲伤凄凉,
"不胜憔悴":承受着难以忍受的忧愁憔悴,
"断尽危肠销尽魂":愁苦到肝肠寸断,几乎销尽魂魄。
"方年少":正当青春年少时,
"恨浮名误我":可恨这虚浮的名声耽误了我,
"乐事输人":本该享受的欢乐之事都输给了别人。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离愁词,词中描绘了暮春凤城的景象及楼台清晓、帘幕黄昏的细节,展现了作者载酒追游、联镳归晚的闲适生活与客居他乡的处境,表达了离群索居的孤寂与天涯怅望的悲凉憔悴之情,抒发了对年少追逐浮名而错失人生乐事的深沉感慨与悔悟。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阕写年少时“最多才自负,巧笑相亲”的意气风发,下阕终落得“恨浮名误我,乐事输人”的痛悔。前句“自负”暗藏对功名的追逐,后句“输人”直揭被浮名所误,竟是最终憔悴销魂的失意之人,在“年少”与“悲凉”的对比中,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追问。细节描写:“向落花香里,澄波影外,笙歌迟日,罗绮芳尘”,此四句以细腻笔触勾勒春末图景。“落花香”点明暮春花谢的凋零感,“澄波影”则通过水波清澈的倒映暗示时光流逝的短暂。“笙歌迟日”中“迟”字暗写春日将尽的慵懒,“罗绮芳尘”以衣香鬓影的消散隐喻繁华易逝。通过细节刻画,既展现景物的细腻美感,又暗含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怅惘,同时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离群之感。直抒胸臆:“方年少,恨浮名误我,乐事输人”,诗人以“恨”字直斥“浮名”对青春的消耗,“乐事输人”则坦陈因追求功名而错失人生欢愉的悔恨。这几句直抒胸臆,感慨年少时因追逐浮名而错失人生乐事,隐含对世事的深沉反思。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头三句“宫烛分烟,禁池开钥,凤城暮春”,写的是宫中暮春时的情景。宫灯的烟雾慢慢散开,宫门刚刚开启,暗示一天的繁华生活即将开始。“分烟”“开钥”用得很巧,把宫廷生活的节奏写得悠然自得,也像是拉开了春日游赏的帷幕。接下来的“向落花香里,澄波影外,笙歌迟日,罗绮芳尘”描写的是春日宴游的场景。花香弥漫,水面清澈,白日悠长,音乐飘扬,身穿罗绮的人物穿行其间,仿佛连飞扬的尘土都带着香气。“迟日”写出了春日天长的懒意,“芳尘”则映出人来人往的热闹。“载酒追游,联镳归晚,灯火平康寻梦云”转到夜晚,几人共骑而行,带酒出游,归来已晚,灯火通明的平康坊里寻梦探欢,写尽了都市夜生活的热闹和迷离。“梦云”一句借用了神女典故,写那种似真似幻的欢乐,也带着些许虚空。末尾“逢迎处,最多才自负,巧笑相亲”收束上片,写那些交游应酬的场面,才子佳人相识相笑,场面热闹,“自负”两字流露出词人对这些才情和虚荣的冷静旁观。下阕起句“离群。客宦漳滨”一下子把场景从热闹转入寂寞,用短句点出主题。一个“离群”,写出孤独无依的心情;客居在漳水之滨的现实,更显孤清。“但惊见、来鸿归燕频”,本是寻常的候鸟来回,在词人眼中却成了思乡的触发点。他惊讶于鸟儿来去有常,而自己却漂泊无归,流露出时空的错落感。“念日边消耗,天涯怅望”两句道出心中最深的无奈:昔日京城的梦想早已耗尽,远在天涯,只剩下茫然怅惘的长望。“楼台清晓,帘幕黄昏”写的是从早到晚的光景,白天在楼台上望着清晨的光,黄昏里看着帘幕低垂,时间悄悄过去,孤独依旧。“无限悲凉,不胜憔悴,断尽危肠销尽魂”三句层层推进,写出情感的深沉痛苦。“危肠”“销魂”这些词强调的是内心和身心的煎熬,表达出极深的哀伤。最后“方年少,恨浮名误我,乐事输人”几句将全词的情感收束。词人感叹自己正当年少,却被浮名所困,辜负了大好时光;而那些原该拥有的快乐,如今也远不如人。表面写失落,实则透露出对功名的反思,对人生价值的质问。
上一篇:宋·贺铸《秋风叹(燕瑶池)》
下一篇:宋·贺铸《宛溪柳(六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