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lóu
kōng
·
·
zhōng
qíng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1
mén
chūn
shuǐ
xuě
chū
róng
chù
chù
xiǎo
ráo
tōng
mǎn
chéng
nòng
huáng
yáng
liǔ
zhuó
nǎo
chūn
fēng
xián
guǎn
nào
luó
cóng
yuè
míng
zhōng
kān
huí
shǒu
shuāng
bǎn
qiáo
dōng
yǎn
huà
lóu
kōng

译文

吴门的春江水在初雪消融后,水面宽广,无论何处小船都能轻易通行。城中处处是嫩黄的杨柳,它们肆意舒展,仿佛故意撩拨着春风。在那丝竹管弦热闹奏响,身着绮罗华服的人群簇拥之处,明月高悬于夜空之中。往昔的种种却不堪回首。那双板桥的东边,曾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罨画楼,如今已人去楼空,只留下无尽的寂寥与怅惘 。

逐句剖析

"吴门春水雪初融":吴门的春江水在初雪消融后,水面宽广,

"触处小桡通":无论何处小船都能轻易通行。

"满城弄黄杨柳":城中处处是嫩黄的杨柳,它们肆意舒展,

"著意恼春风":仿佛故意撩拨着春风。

"弦管闹":在那丝竹管弦热闹奏响,

"绮罗丛":身着绮罗华服的人群簇拥之处,

"月明中":明月高悬于夜空之中。

"不堪回首":往昔的种种却不堪回首。

"双板桥东":那双板桥的东边,

"罨画楼空":曾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罨画楼,如今已人去楼空,只留下无尽的寂寥与怅惘 。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画楼空・诉衷情三首》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作品。这是一首婉约词,主题围绕着词人的怀旧与相思之情。内容上,词的上阕描绘了吴门春水初融、小船畅行、杨柳弄春的江南春景,看似生机勃勃,实则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下阕则展现了往昔繁华热闹的场景,弦管齐鸣、美人如云,然而在明月映照下,思绪拉回现实,双板桥东的罨画楼如今人去楼空,强烈的今昔对比,凸显出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和恋人的深切怀念。词中运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上阕春景越美好,越衬出下阕物是人非的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吴门春水雪初融。触处小桡通。满城弄黄杨柳,著意恼春风。”开篇描绘了一幅江南早春图。“吴门春水雪初融”,点明地点是吴门,时节是早春,冬雪刚刚消融,春水潺潺流动,勾勒出清新明丽的画面,给人以生机萌动之感。“触处小桡通”进一步渲染,处处小船皆可通行,展现出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水路畅通的特点,也暗示了此时的热闹与活力。“满城弄黄杨柳,著意恼春风”,将目光聚焦到杨柳上,满城嫩黄的杨柳,在春风中肆意舞动,仿佛故意撩拨着春风。“弄”“恼”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杨柳以活泼调皮的姿态,生动地写出杨柳的摇曳生姿,同时也以乐景反衬词人内心的孤寂,为下文情感的转折埋下伏笔。下阕“弦管闹,绮罗丛。月明中”,短短几句,迅速将场景切换到昔日繁华热闹的画面。丝竹管弦之声喧闹,身着绮罗华服的人群簇拥,在明月的光辉之下,呈现出一派纸醉金迷、欢乐奢靡的景象。然而,紧接着“不堪回首”笔锋一转,情绪急转直下。“双板桥东,罨画楼空”,曾经充满美好回忆的双板桥东边的罨画楼,如今已人去楼空。今昔场景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昔日的繁华热闹与如今的寂寥落寞相互映照,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和恋人的思念、物是人非的怅惘与哀伤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失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贺铸《问歌颦(雨中花令)》

下一篇:宋·贺铸《偶相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