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芳春厌老人":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
# 厌:厌弃,抛弃。,芳春:指春天。
"老人几度送余春":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
# 几度:几回,几次。
"惜春行乐莫辞频":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
# 惜春行乐莫辞频:前蜀李珣《浣溪沙》:“遇花倾酒莫辞频。”莫辞频:不要因太多而推辞。
"巧笑艳歌皆我意":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
# 皆我意:都合我的意思。,艳歌:艳歌:美妙的歌喉,有说指描写有关爱情的歌辞。梁武帝《子夜歌》:“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弦。”,巧笑:娇媚的笑容。《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恼花颠酒拚君瞋":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
# 恼花颠酒拚君瞋: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恼:引逗撩拨。颠酒: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颠饮》载,唐郑愚等不拘礼节,每春时。选妖妓,游名园,藉草裸形,去其巾帽,叫笑喧呼,自谓之“颠饮”。颠:癫狂。发怒时睁大眼睛。拚:宁愿,甘愿。瞋:同“嗔”,指怒目而视。
"物情惟有醉中真":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 醉中真: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三:“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真:真情,纯真。,物情:物理人情。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写暮年对春天的态度、惜春行乐的情怀以及醉酒癫狂的状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现实不得志的愤懑,以及在醉中寻求解脱与真实自我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拟人:在“不信芳春厌老人”这句中,“厌”字巧妙地将春天拟人化。春天本是自然季节现象,却被赋予了像人一样会对老人产生厌弃的情感态度,使得春天的形象更为鲜活生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更能体会词人对春天复杂的情感。直抒胸臆:“不信芳春厌老人”直接表明词人不相信春天会厌弃自己的态度,言辞坦率;“惜春行乐莫辞频”更是直白地传达出词人珍惜春天、倡导及时行乐的主张。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让词人暮年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清晰、直接地感受到词人的心境。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词人回忆“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嗔”这些听歌观舞、赏花饮酒之事,表面上呈现的是行乐时的欢快场景,但实际上是借这些过往的乐事来抒发内心对现实的失意、无奈与悲凉。以曾经的欢乐之事反衬当下现实的不如意,以乐景衬哀情,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强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抒发暮年惜春的情怀,隐含垂老之叹。起句“不信芳春厌老人”,言辞耿介率真,以直白的口吻道出“我不信春天真会厌弃老人”,可实际上年华渐逝的老人又能拥有几个春天呢?此句韵味十足,“厌”字将春天拟人化,赋予春天以情感,生动形象。“老人几度送余春”,进一步描绘老人每年都满怀不舍地送别春天,深切表达出老人对春天的眷恋与珍惜。“惜春行乐莫辞频”,则是说老人要以实际行动珍惜春光,及时行乐,方能让晚年生活多些快乐。此句在倡导及时行乐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无所作为的愤慨与无奈,在对春天的不舍背后,是对自身境遇的感喟。下片刻画惜春行乐之态。“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作者忆起年轻时听歌观舞、赏花饮酒的风流快活场景。“恼”“颠”“拼”三字,生动展现出作者行乐时的癫狂状态,仿佛达到忘乎所以之境,赏花赏到让花“恼”,饮酒饮到自己“颠”。这种忘我的行乐姿态,实则暗喻着作者对现实的失意,试图借行乐饮酒麻醉自己,其间满是无奈与悲凉。末句“物情惟有醉中真”,点明醉酒癫狂的缘由,只有在醉中,才能获得超脱尘俗的乐趣,好似在呼吁人们从酒杯中找寻情感释放的出口。然而,透过词人佯狂于醉乡的姿态,能深切体会到其内心涌起的愤懑不平,以及对人生不得志的无奈挣扎。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以乐观豁达之态,彰显出虽年老却心犹盛,珍视春光、及时行乐的豪情。然而,在看似佯狂的语调里,隐隐传出愤懑不平之音,深含壮志难酬的无尽怅惘。词作摒弃委婉隐晦,句句直抒胸臆,豪放洒脱,尽显疏旷之姿。全词情韵优美,言简意赅,意境深邃且富哲理,是作者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的佳作。
上一篇:宋·贺铸《负心期(浣溪沙)》
下一篇:宋·贺铸《锦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