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i
chéng
yóu
·
·
nán
guó
běn
xiāo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1
nán
guó
běn
xiāo
liù
dài
jìn
háo
shē
tái
chéng
yóu
jiān
néng
shǔ
gōng
yún
guān
dēng
lín
qīng
xià
yuè
liú
lián
cháng
yín
zuì
sòng
nián
huá
huí
shǒu
fēi
yuān
què
xiàn
jǐng
zhōng
fǎng
访
chéng
bái
shè
róng
chē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shuāng
yàn
guò
shuí
jiā
lóu
wài
héng
dǒu
guà
huái
shàng
cháo
píng
shuāng
xià
qiáng
yǐng
luò
hán
shā
shāng
péng
chuāng
xià
yóu
chàng
hòu
tíng
huā

译文

南方一带特别清丽可人,六朝贵族的生活逐渐逐渐沉浸于极度的奢华之中。到台城去游乐,宫中美人能在信笺上作诗。清和的初夏,登上宫廷中高大的楼台,璧月般的圆月流连一整夜,人们吟诗醉酒打发时光。回首往事陈朝宫殿被焚毁,值得羡慕的却是井中之蛙。走访乌衣巷,它成了贫民区,道窄过不去车。往日王、谢两大家族,堂前的一对燕子,究竟飞过谁家。秋天夜深时,楼外天空中银河自东南至西北横斜于天,北斗星星柄指北,看上去下垂若挂,秦淮河上潮水平稳,白霜结下,船桅杆的影子落在寒沙上。卖唱的歌女躲在船的缝隙中,仍然在唱小曲《后庭花》。

逐句剖析

"南国本潇洒":南方一带特别清丽可人,

# 南国:国之南方。

"六代浸豪奢":六朝贵族的生活逐渐逐渐沉浸于极度的奢华之中。

# 浸:渐进。,六代:即六朝,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于今南京。

"台城游冶":到台城去游乐,

"襞笺能赋属宫娃":宫中美人能在信笺上作诗。

# 襞笺能赋属宫娃:陈后主沉湎酒色,在宫中宴会,常先令八妇人襞彩笺作诗,十客赓和,文思稍慢,便要罚酒,君臣酣饮,常常通宵达旦。襞笺,即指此。襞,折迭。

"云观登临清夏":清和的初夏,登上宫廷中高大的楼台,

"璧月留连长夜":璧月般的圆月流连一整夜,

# 璧月:陈后主选择宠姬、狎客赋艳诗,配乐歌唱,其中有“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句,多为描写张、孔二妃的美丽姿色。

"吟醉送年华":人们吟诗醉酒打发时光。

"回首飞鸳瓦":回首往事陈朝宫殿被焚毁,

# 飞鸳瓦:喻陈宫门被毁。鸳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瓦的美称。

"却羡井中蛙":值得羡慕的却是井中之蛙。

# 井中蛙:陈宫城破后,后主偕二妃躲入井中,隋军窥井,扬言欲下石,后主惊叫,于是隋军用绳索把他们拉出井外。这里用来讽刺后主穷途末路,欲为井蛙亦不可得。

"访乌衣":走访乌衣巷,

# 乌衣:即乌衣巷,在秦淮河南,东吴时是乌衣营驻地,故名。晋南渡后,王、谢等名家豪居于此。

"成白社":它成了贫民区,

# 白社:洛阳地名,晋高士董京常宿于白社,乞讨度日。这里作为贫民区的代名词。

"不容车":道窄过不去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往日王、谢两大家族,堂前的一对燕子,究竟飞过谁家。

"楼外河横斗挂":秋天夜深时,楼外天空中银河自东南至西北横斜于天,北斗星星柄指北,看上去下垂若挂,

# 斗挂:北斗星挂在天际。,河横:银河横斜。

"淮上潮平霜下":秦淮河上潮水平稳,白霜结下,

# 淮上:指秦淮河上。

"樯影落寒沙":船桅杆的影子落在寒沙上。

# 寒沙:是指河边的沙石,因是秋天月夜,所以称寒沙。,樯影:船桅杆的影子。

"商女篷窗罅":卖唱的歌女躲在船的缝隙中,

# 商女篷窗罅:“商女”二句:用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蓬:船蓬,代指船。 罅(xià):缝隙。

"犹唱后庭花":仍然在唱小曲《后庭花》。

# 后庭花:即陈后主所制《玉树后庭花》,为靡靡之音,时人以为陈亡国的预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台城游·南国本潇洒》为北宋贺铸的一首金陵怀古词。上阕开篇借景起兴,将视野拉回六朝往昔,浓墨重彩地刻画陈后主的奢靡生活,他沉醉于歌舞欢宴,肆意挥霍,终致社稷崩塌,沦为后世笑柄。下阕笔触转向当下,词人踏上寻访古迹之路,眼见时移世易,不禁愁绪暗生。更令他悲愤的是,当世权贵重蹈覆辙,一味贪图享乐,全然不顾前车之鉴。贺铸空有满腔报国热血,却仅为低微武弁,壮志难酬。他把对古今的喟叹、对时政的隐忧,巧妙融入历史省思与清冷画面,警醒世人。此词结构精巧,条理分明,古今对照鲜明,巧用典故针砭现实。就艺术造诣而言,在北宋同类题材中出类拔萃,与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并肩而立,同为怀古词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哲宗元祐三年至五年(1088-1090年)期间,彼时贺铸任职于历阳石碛戍,担任管界巡检一职,然而这仅仅是个受人差遣的低级武官。他满腔报国热忱,怀揣宏伟壮志,却无奈受阻,找不到施展的门路。于是,他只能将自身那吊古伤今的深沉感慨,以及抑塞磊落的复杂情绪,融入对历史的冷峻反思,寄托于凄清冷寂的画面里,这般情境,读来不禁令人深思,引发强烈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金陵怀古题材的词。描绘了六朝陈后主荒淫致国亡的旧事与当下寻访遗迹所见,表达了对时世变迁、当权者奢靡的哀愁,以及词人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悲愤,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将陈叔宝在位时的“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的骄奢淫逸,与隋军破城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的凄惨落魄对比,鲜明展现王朝兴衰,突出亡国之悲,令人唏嘘。化用:“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借古巷变迁抒沧桑之感;“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受杜牧《泊秦淮》启发,绘景含情,增添历史厚重,让词作底蕴深厚。借景抒情:“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词人借秋夜秦淮的银河、寒沙、樯影等清冷之景,抒发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孤寂怅惘,将无形心绪融入有形景致。用典:“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引用《南史・陈后主本纪》中陈后主荒于酒色,令后宫妇人作诗、狎客应和的典故,形象展现其骄奢淫逸,让史实为词作增色,增强说服力。“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用陈后主在隋军破城后与妃子躲入井中的典故,以其狼狈模样讽刺末代君主的昏庸,引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借古讽今:下片借六朝覆灭、陈后主亡国之事,“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感慨往昔繁华不再,暗讽当下社会可能存在的奢靡、不思进取之风,告诫世人以史为鉴。正面描写:“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直接刻画陈后主在台城的游乐场景,从他组织赋诗、夏日登高、彻夜狂欢等方面,将其荒淫无道的生活直白呈现。侧面描写:“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以物的脆弱易逝侧面烘托王朝覆灭的必然性,未直接写朝代兴衰过程,却借物品特性暗示六朝繁华如彩云琉璃,终难持久。首尾呼应:开篇写“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展现金陵往昔辉煌,结尾处“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借商女唱亡国之音,呼应前文,暗示当下仍未汲取历史教训,金陵昔日繁华与如今隐患形成对照,强化兴亡之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伊始,词人便以宏大笔触起势,江山与史实并叙,尽显非凡气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两句千古名句,向来备受文人墨客推崇。词人登高望远之际,正值秋高气爽,以“潇洒”形容“南国”,实在是精准传神,将秋日南国的清朗风姿展露无遗。于这澄澈似练的江水、龙蟠虎踞的山川之间,数百年来,六朝末代君主轮番登场,他们放纵私欲、沉溺声色,竞相追逐奢华,最终落得国破身死,沦为江山的千古罪人。词人在“潇洒”前着一“本”字,于“豪奢”前添一“浸”字,看似不动声色地客观描述,实则饱含无限喟叹。紧接着,词人以冷峻笔触铺陈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叔宝的荒淫生活,句句有史可依。据《南史・陈后主本纪》记载,隋军兵临城下、危在旦夕之时,这位昏庸无道的短命君王,依旧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后宫佳丽千余人环绕,常令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相伴而坐,江总、孔范等十人参与宴饮,号为“狎客”。还先让八名妇人折叠彩笺,创作五言诗,众“狎客”即刻应和,迟者罚酒,此即“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之景。他又搜刮民脂民膏,营建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与美人相拥,畅饮消暑。“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南史・张贵妃传》),对应着词人笔下“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的奢靡画面。最后一句,词人以含蓄笔法,将这末世君臣的腐朽生活与醉生梦死之态尽现,悄然为后文转折埋下伏笔。果不其然,“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公元589年,隋军攻入金陵,燃起熊熊大火,一时间梁摧瓦飞。慌乱之中,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人躲入井中。“既而(隋)军人窥井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同乘而上”(《陈后主本纪》),沦为千古笑柄。结尾“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两句,与前文形成鲜明反差。“回首”一词,瞬间将繁华拉至衰败,“却羡”二字,则如漫画般勾勒出亡国之君惶惶如丧家之犬,欲做井中蛙而不得的凄惨结局,饱含词人对这些玷污江山的丑类的愤慨与鄙夷。下片笔锋一转,化用唐人诗意,由咏史过渡到抚今,着重抒发沧桑巨变带来的兴亡之感,倾诉作者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怅惘。前五句显然脱胎于刘禹锡《乌衣巷》。往昔的豪门深宅,如今已成柴扉茅屋;曾经的宽阔通衢,现今狭窄得难以行车;当年在雕梁画栋筑巢的双燕,如今羽翼参差,不知飞向何处。强烈的感慨促使词人将刘诗中的冷静叙述化为执着反问,于这深情一问中,尽显因世事变迁而引发的内心波澜。“楼外”以下五句,或许是词人登楼所见实景,却也明显受杜牧《泊秦淮》启迪。为抒情所需,词人精心剪裁眼前景致,勾勒出一幅高远空灵、迷蒙冷寂的秦淮秋月图:秋夜,银河横跨天际,北斗七星斜挂。明月柔和光辉笼罩下,秦淮河波光粼粼,几艘船的桅杆倒影清晰映在银霜铺就的寒沙之上。随风传来的《后庭花》歌声断断续续,如泣如诉,令人哀伤。结尾处,词人特意强调商女“犹唱《后庭花》”,与上片呼应,其用心良苦。亡陈的靡靡之音至今仍在秦淮河上飘荡,这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感慨如出一辙。作者空有满腔壮志,却报国无门,只能将这抑郁悲愤的吊古伤今之情融入凄清冷寂画面,心事浩茫,以柔化刚,令人无尽叹惋。

4. 作品点评

在音律方面,这首《水调歌头》打破常规,突破了该词牌仅押平韵、不押仄韵的传统。它平仄通押,且所用韵脚皆出自同部,还以彰显豪壮之感的“麻韵”与“马”“杩”等上去声韵相互配合。如此一来,韵律轻重交织,读来嘹亮高亢、清爽畅快,相较于他人同调作品,在声韵情感的表达上更为出色,难怪龙榆生对其声调组织的精妙绝伦赞叹有加,甚至发出“观止”的感慨。从整体来看,此词无论文辞还是情感都堪称上乘,置于北宋同题材词作之中,足可与王安石的《桂枝香》、周邦彦的《西河》并肩而立,鼎足而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情景兼到,用笔亦洒落有致。又:去路甚别致。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六

# 味其词,正有无数伤心处也。乃风尘虽脱,而依归尚非第一流。卒之君负国,妾不负君。苍凉晚节。此尤红颜之薄命欤?使当日不见拒于黄陶庵,则依停忠魂,岂至留此一种缺憾哉?陈云伯令常熟,重修河东君墓,有记。查伯葵为作墓碣,其文俱极骈丽。嗟乎!明社将屋,青楼女子独多倜傥不群。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十

# 节短而韵长,调高而音凄,其雄恢才笔,可与放翁、稼轩争驱夺槊矣。

近代俞陛云《宋词选释》

# 盛推此词“声情激越而又美听”,“显示其(贺铸)抑塞磊落、纵恣不可一世之气概”。

近代词学家龙榆生《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贺铸《历阳十咏之四遏胡城》

下一篇:宋·贺铸《断湘弦(万年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