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未去国":从前我未离开过京城,
"幽栖淇上村":隐居在淇水边的村庄。
# 幽栖:隐居。
"分辞侠少事":告别了少年游侠生活,
"喜与农老言":喜欢与老农闲谈家常。
"农老孰追从":老农们常与我往来,
"四邻皆世婚":邻里都是世代通婚之谊。
# 世婚:家族世代互为婚姻,子女互为对方的女婿和儿媳。
"机中工织妇":织机旁有巧手的妇人,
"籍上成丁孙":户籍上有刚成年的儿郎。
"青驹自走磨":青色小马自己拉磨,
"黄犬长候门":黄狗长久守在门旁。
"昨日春火开":昨日春耕的篝火点燃,
"逍遥望高原":悠闲眺望高高原野。
"西照牛羊下":夕阳下牛羊下山坡,
"东风花草繁":东风吹拂花草繁茂。
"今朝夏鸡鸣":今晨夏日鸡鸣声声,
"麦熟田头喧":麦田成熟田头喧嚷。
"归来息树荫":归来在树荫下歇息,
"课汲灌中园":督促打水浇灌菜园。
# 课:督促儿孙。
"秋赛方及辰":秋日祭祀正值吉时,
# 秋赛:农家每年春秋二季必行之祭祀活动,或叫“祭礼”即所谓春祈秋赛,以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家给年丰,人人无病无灾。
"酿秫烹膏豚":酿高粱酒烹制猪豚。
# 膏豚:肥猪。豚:猪。,酿秫:指为迎接“秋赛”而酿制秫酒。秫:高粱。
"丛祠响腰鼓":村庙里腰鼓声阵阵,
"免杖奉神樽":免去杖刑敬奉神酒。
# 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免杖:免去杖刑。杖:古刑罚一种。
"冬雪断门巷":冬雪掩没了巷道路径,
"蚕庐清且温":蚕房洁净而又温暖。
"地藉熊豹席":地上铺着熊豹皮席,
"炉明荆枥根":炉火照亮荆木柴根。
"起居就安适":起居从此安逸舒适,
"非复系晨昏":不再被早晚琐事束缚。
"不识百里面":不识百里外的权贵,
"不知千骑尊":不知千骑将相的尊荣。
"供输先众期":缴纳赋税从不拖延,
"于我何威恩":对我而言何谈威逼恩惠。
"太上复淳古":回归上古淳朴风尚,
"坐超羲与轩":静坐间超越伏羲轩辕。
# 羲与轩:伏羲及轩辕。
"敢忘天地施":岂敢忘却天地恩泽,
"击壤声如埙":击壤歌谣声如陶埙。
# 埙: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又叫陶埙。
"毕此百岁愿":了却这百岁心愿,
"泰然长夜魂":安详度过漫漫长夜。
"避秦谁氏子":那避秦乱的桃花源人,
"客死武陵源":最终客死在武陵他乡。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分段赏析
前八句“昔我未去国,幽栖淇上村。分辞侠少事,喜与农老言。农老孰追从,四邻皆世婚。机中工织妇,籍上成丁孙。”通过“幽栖”“喜与”等词勾勒出诗人隐居淇水乡村的闲适生活,展现与侠客少年割席、亲近老农的志趣转变。“世婚”“成丁孙”等细节具体呈现乡村世代通婚、男耕女织的稳定生活图景,铺陈出质朴的田园底色。中十二句“青驹自走磨,黄犬长候门。昨日春火开,逍遥望高原。西照牛羊下,东风花草繁。今朝夏鸡鸣,麦熟田头喧。归来息树荫,课汲灌中园。秋赛方及辰,酿秫烹膏豚。丛祠响腰鼓,免杖奉神樽。”以青驹推磨、黄犬守门等生动意象展现乡村日常,通过“昨日”“今朝”的时间跳跃,串联春耕、夏收、秋祭的农事节律。春火、麦浪、腰鼓等视听细节与“课汲”“酿秫”等劳作场景相融,立体呈现四季农活的充实欢愉。后十六句“冬雪断门巷,蚕庐清且温。地藉熊豹席,炉明荆枥根。起居就安适,非复系晨昏。不识百里面,不知千骑尊。供输先众期,于我何威恩。太上复淳古,坐超羲与轩。敢忘天地施,击壤声如埙。毕此百岁愿,泰然长夜魂。避秦谁氏子,客死武陵源。”以冬日围炉、熊席荆柴的温馨画面转入对隐居生活的礼赞。“不识”“不知”的重复否定强化了超脱世俗的心境,与“供输”纳税的平常心形成反差。结尾用击壤而歌的典故,将简朴生活提升至羲皇上古的理想境界,而“避秦”“客死”的突然转折,在恬淡中暗藏对现实离乱的隐忧。
上一篇:宋·贺铸《答陈传道五首之四》
下一篇:宋·贺铸《自郓还徐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