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ìng
hòu
dēng
kuài
zāi
tíng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1
jīng
qīng
chán
míng
zhēng
chén
jiàn
chù
jiàn
guī
chéng
bìng
lái
jiǔ
zhī
yàn
mèng
hòu
lóu
xiàn
qíng
dài
xié
yáng
tóu
chà
cǎo
jiāng
huāng
chéng
yuán
yòu
huáng
hūn
yuē
dàn
jué
qiū
fēng
shàng
shēng

译文

经雨的清蝉在树上得意鸣叫,雨后尘土不扬,归乡之路清晰可见。病后饮酒,不知满足,睡梦醒后,靠着楼栏远远眺望,心中生起无限乡情。乌鸦带引斜阳日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再次辜负了家乡菊花盛开时的约定,只感到萧瑟秋风正从鬓角催生白发。

逐句剖析

"经雨清蝉得意鸣":经雨的清蝉在树上得意鸣叫,

# 清蝉:干净的蝉。清,干净。,经雨:淋过雨。

"征尘见处见归程":雨后尘土不扬,归乡之路清晰可见。

# 见处:小集作断,断处:没有扬尘之地。,征尘:路上扬起的尘埃。

"病来把酒不知厌":病后饮酒,不知满足,

# 厌:饱足。,病来:指病愈之后。

"梦后倚楼无限情":睡梦醒后,靠着楼栏远远眺望,心中生起无限乡情。

# 情:指思念故园之情。,倚楼:谓倚楼远望。

"鸦带斜阳投古刹":乌鸦带引斜阳日光投进古寺,

# 古刹:古寺,寺庙。

"草将野色入荒城":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

# 将:带引。

"故园又负黄昏约":再次辜负了家乡菊花盛开时的约定,

# 黄昏:清抄本、四库本作华。黄华:菊花。

"但觉秋风发上生":只感到萧瑟秋风正从鬓角催生白发。

# 发:清抄本、四库本作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病后登快哉亭》是北宋诗人贺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为病愈登临抒怀之作。全诗以秋景为脉络,借物言情,层层铺展羁旅之思。首联以雨后蝉鸣起兴,奠定全诗思乡怀人的情感基调。“经雨清蝉得意鸣”一句,以蝉鸣之“得意”反衬自身飘零之悲,更显“征尘见处见归程”的望乡心切。颔联通过病中独酌的落寞与梦醒倚楼的怅惘,构成虚实相生的情感张力,直抒胸臆间尽显孤寂。颈联乃全诗最富神韵之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二句,以暮鸦投寺、野草侵城的苍茫意象,暗含岁月蹉跎、人生迟暮的苍凉。尾联即景生情,“故园又负黄昏约”的喟叹与“但觉秋风发上生”的鬓白之悲相映,将思归无望的惆怅凝于秋风白发之间,余韵沉郁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题下自注“乙丑八月彭城赋”,考乙丑即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时贺铸任徐州宝丰监钱官,仕途困顿之际屡次登亭远眺,将宦游况味尽付吟咏。是年六、七月间寓居僧寺静养,至秋日病愈登临,目接古刹斜阳、荒城野色,更兼思乡情切,遂以沉郁之笔抒写此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病后登快哉亭》是北宋诗人贺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病后登亭所见秋景为引,点明乡愁主旨,通过“蝉鸣得意”、“鸦带斜阳”、“荒城野草”等萧瑟意象,勾连病中独酌、故园失约等人生际遇,抒发了诗人羁旅漂泊的孤寂、仕途失意的苦闷,以及岁月催人、壮志难酬的深沉悲慨,表达了对故园亲情的眷恋与人生迟暮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首联中“经雨清蝉得意鸣”,“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以蝉鸣的“得意”反衬自身漂泊失意。虚实结合:颔联“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病中饮酒为诗人的真实写照,与梦中归乡的虚幻交织,强化乡愁。拟人: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中“鸦带斜阳”、“草将野色”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自然景物情感,烘托诗人的孤寂。起兴:“经雨清蝉得意鸣”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畅快,点明乡愁的主旨。化用:颔联“病来把酒不知厌”化用杜甫《登高》诗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化用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尾联“故园又负黄昏约”中的“黄昏”(菊花)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通过化用不同的相似意境来凸显诗人的患病且滞留他乡,只能通过梦中来缓解自己天长日久郁积的乡愁,这梦中犹且萦绕的归思,俱化为一含情凝睇之人,呼之欲出。至此,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神气毕现了。对比:“鸦带斜阳投古刹”与“草将野色入荒城”暮鸦归巢的安定与诗人羁旅无依的对比;野草肆意生长的自然之力与荒城衰败的人世沧桑对比。直抒胸臆:“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中“病来把酒”直白陈述病中借酒消愁的放纵,以“不知厌”强调饮酒的频繁与无奈,直接流露苦闷心境;“无限情”直言梦醒后倚楼远望时乡愁的浓烈,不加掩饰地展现对故园的思念与漂泊的孤独。不加雕琢的自我剖白,强化了情感的冲击力,使读者直面诗人内心的挣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中“又负”以“又”字直指屡次失约的懊悔,直接表达对故园的愧疚与归乡无望的沉痛。“但觉”主观感受的直接传递,将秋风吹白发的生理感受与精神迟暮紧密关联。尾联以近乎呐喊的直陈,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凸显人生憾恨的刻骨铭心。

3. 分段赏析

首联“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雨后清蝉的“得意鸣”看似描绘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实则暗含反衬。蝉鸣的欢快与诗人病后漂泊、仕途失意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隐现“人不如蝉”的苦涩。“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踌躇满志,正是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言下已隐含人不如蝉的况味。“征尘见处”展现雨后归路的清晰可辨,但“见归程”三字却暗示归乡之路虽明而不可达,以清朗之景反写思乡之切,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平日里世事纷扰,或可抑制一时,一旦除去世务的羁绊,那潜在的意念又会立即浮现。当此病后偷闲、偶尔登临送目之际,思归之念便又油然而起。颔联“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化用杜甫《登高》诗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病来把酒”直白陈述病中借酒消愁的放纵,以“不知厌”强调饮酒的频繁与无奈,直接流露苦闷心境;“无限情”直言梦醒后倚楼远望时乡愁的浓烈,不加掩饰地展现对故园的思念与漂泊的孤独。不加雕琢的自我剖白,强化了情感的冲击力,使读者直面诗人内心的挣扎。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极写归思之深、之切。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鸦带斜阳”:暮鸦归巢的动景,暗喻万物有托而诗人独无归宿,斜阳余晖更强化时光流逝的苍凉感。“草入荒城”:野草蔓延至荒城,既呼应白居易“晴翠接荒城”的意境,又以草的枯荣隐喻人生落拓与衰颓。此联通过古刹、荒城的荒寂意象,营造出孤寂凄冷的氛围,折射出诗人对仕途失意与生命迟暮的双重感慨。尾联“故园又负黄昏约,但觉秋风发上生”中乌鸦、斜阳、古刹组成宗教救赎意象群,通过自然物象的暴力组合呈现文明溃散的末日图景。“秋风发上生”化用李贺“秋风白”的意象,将秋风拟人化,赋予其催生白发的动态感,既写生理的衰老,又暗喻精神上的孤寒。“发上生”将抽象的时间流逝(白发)与具象的秋风结合,强化了漂泊无依的凄凉。“黄昏约”之憾:辜负故园赏菊之约的实景遗憾,与虚写的秋风意象交织,凸显思乡不得归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此诗在章法结构上深得“离合相生”之妙。全篇以景起兴,以情收束,虚实交叠间形成跌宕回旋之势。首联“经雨清蝉”三句借景切入,颔联忽以“病来把酒”逆笔倒叙病中情状,复以“梦后倚楼”收拢时空,似断实连。颈联“鸦带斜阳”、“草入荒城”看似纯然写景,然因前文已铺陈醉梦交织的心理图景,此处古刹鸦影、蔓草荒城皆成诗人迟暮心境的具象喻体。尾联“故园又负黄昏约”直揭诗眼,以“秋风发上生”化情思为触感,令全诗于景语密织中骤然迸发金石之声。起于蝉鸣得意之生机,结于秋风白发的萧瑟,在“得时”与“失所”的比照中,将个体身世之悲升华为对生命困境的终极叩问。《四库总目提要》评其诗“工致修洁,时有逸气”,此篇起承转合间疏密有度、情辞兼胜,足证斯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眼前语,说来皆见心思。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贺铸《梅华寄清凉和上人》

下一篇:宋·贺铸《风流子·何处最难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