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宿
jiè
táng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1
qīng
qīng
móu
mài
chōu
máng
hào
dàng
dōng
fēng
wǎn
gèng
kuáng
wēi
jìng
duàn
qiáo
xún
duǎn
gāo
shù
héng
táng
kāi
mén
wèi
sǎo
yáng
huā
dài
xiǎo
xiān
shāo
bǎi
xiāng
zàn
wàng
xíng
juàn
rén
mǎn
cháng
láng

译文

大麦青青正要抽芒,浩荡的东风在傍晚时更加狂猛。沿着小路,跨过断桥,寻找古寺,短篱边,高树下,门前横着池塘。打开寺门,还未清扫像雨一样飘落的杨花,天未破晓,先点燃柏子香。在此能有多少片刻,暂且忘却旅途的疲惫,清晨话别忽见故人题字满长廊。

逐句剖析

"青青麰麦欲抽芒":大麦青青正要抽芒,

# 麰:大麦。

"浩荡东风晚更狂":浩荡的东风在傍晚时更加狂猛。

"微径断桥寻古寺":沿着小路,跨过断桥,寻找古寺,

# 微径:小路。

"短篱高树隔横塘":短篱边,高树下,门前横着池塘。

# 短篱高树隔横塘:隔着横塘已看见了在高树下有短篱围着的古寺。

"开门未扫杨花雨":打开寺门,还未清扫像雨一样飘落的杨花,

# 杨花:即柳絮,絮状,白色,飘落时如雨雪。

"待晓先烧柏子香":天未破晓,先点燃柏子香。

# 柏子香:柏子做成的香。,待晓:一作待晚。将到晚上。

"底许暂忘行役倦":在此能有多少片刻,暂且忘却旅途的疲惫,

# 行役:这里指旅行。,底许:几许,多少。

"故人题字满长廊":清晨话别忽见故人题字满长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芥塘佛祠》是宋代诗人贺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可辨。首联点明诗人游历芥塘佛祠的特定时刻——春日黄昏,不仅巧妙交代了时间背景,更以细腻的笔触为全诗徐徐展开一幅春日行旅画卷。颔联笔触一转,聚焦佛祠外观,描绘出断桥之畔、树林荫蔽之下,那被矮矮篱墙环绕的清幽之景。继而颈联带领读者步入祠内,展现进门之后映入眼帘的种种景象。至尾联,水到渠成地点明诗序蕴含的主旨要义。整首诗虚实相生、隐显得当,布局精巧,读来一气呵成,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尽显自然流畅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诗人自注“庚午三月赋”可知,此诗创作于元祐五年(1090年)三月,彼时作者夜宿佛寺,将途中见闻、所感所思凝于笔端,写下了这首纪游诗,记录下那一夜独特的经历与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行旅投宿的七言律诗。描绘了作者夜宿芥塘佛祠时的所见,包括春天黄昏的景象、佛祠外观及祠内情景,表达行役疲惫时获寺僧款待、见故人题字的欣喜之情。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首联写现实中暮春大麦抽芒、风狂的景象,点明寻宿之由,此为实写;颔联“微径断桥”“短篱高树”呈现眼前实景,引向佛祠,而诗人途中的惘然、期待等心境为虚,虚实相生,让寻寺过程更具张力。后四句,入寺所见杨花、夜香、故人题字是实,由题字引发的对故人相逢的想象、旅途疲惫消散之感为虚,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情感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联“青青麰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青青麰麦欲抽芒”一句点明春末时节的物候特征,同时如文中所述,“那抽芒的大麦点明当下正值春末的物候特征;另一方面,也隐晦地透露自己在外求宿的缘由”,暗示诗人因忙于“之官历阳石迹戍,日从事田野间”的公务而奔波求宿。“浩荡东风晚更狂”中的“晚”指晚春,与后文“待晚”相呼应,正如文中所说“此处的‘晚’并非指傍晚时分,实则应理解为晚春、暮春之际” ,且以“狂”字展现暮春大风,与欧阳修《蝶恋花》中“雨横风狂三月暮”异曲同工,描绘出诗人阅田后疲惫不堪,急于寻寺歇脚的背景。颔联“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诗人通过“微径断桥”与“短篱高树”两个画面展现“寻寺”过程。“微径断桥”描绘出羊肠小道与断折桥梁,营造出幽僻冷落、荒凉深邃之境,体现旅途寂寞与疲困,正如文中所讲“那蜿蜒曲折如羊肠般的小道,还有断折不通的桥梁,瞬间将读者引入一个幽僻冷落、透着丝丝荒凉的深邃之境” 。而“短篱高树隔横塘”则于迷茫中展现希望,竹篱环绕的佛祠在池塘对岸显现。“微”“断”体现主人公的惘然若失,“短”“高”暗示人工布置的错落有致与柳暗花明,“短篱”质朴,“隔横塘”景致清幽,正如文中分析“前一句里的‘微’与‘断’,将主人公置身于荒僻陌生之地的惘然若失、无所依托之感展露无遗;后一句的‘短’和‘高’,则暗示出此处错落有致的人工布置”。颈联“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细致描述“投宿”经过。诗人依入寺顺序,先写庭院满地杨花,再写祠殿寺僧燃香,最后到长廊见故人题字。文中指出“落花未扫,夜香袅袅,处处散发着寺院独有的清幽韵味” ,而“开门”暗含宾主呼应,“未扫”“先烧”既写所见,更如文中所说“暗中展现主人殷勤待客的深情厚谊”。寺僧对不速之客的到来不及清扫而感歉意,又为让客人早歇,天色未晚便焚香净室,热情好客之情尽显。尾联“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诗人在寂寞困顿中感受寺僧热情,又意外发现故人题字,情感达到高潮。文中引用《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 ,表明见到故人题字仿若当面相逢,使得旅途劳顿、仕途不顺瞬间消散,正如文中所言“见到故人题字,仿若与其当面相逢,旅途的劳顿、仕途的不顺,刹那间烟消云散”,诗人于佛祠中借故人题字获得心灵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先写寻寺,后写投宿,全部白描直叙,自然流畅且见情味。

现代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吕晴飞《中国历代名诗今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贺铸《唤春愁》

下一篇:宋·贺铸《西笑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