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将经岁":身体多病快一年了,
"逢迎故不能":因此无法像往常一样应酬往来。
"书惟看药录":每日只能翻看书中的药方医录,
"客只待医僧":来访的客人也只有来治病的僧医。
"壮志销如雪":曾经的壮志像雪一样消融殆尽,
"幽怀冷似冰":内心的抱负冷得像冰一样。
"郡斋风雨后":官舍外风雨停歇,
"无睡对寒灯":我难以入眠,独自对着寒冷的灯盏。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即事抒怀诗。通过描绘诗人久病缠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凉与寒夜苦闷的孤寂。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郡斋风雨后,无睡对寒灯”,运用了意象组合,将“郡斋”、“风雨”、“寒灯”三个意象巧妙组合,把诗人风雨过后在郡斋中难以入眠、面对寒灯时的孤寂、愁闷心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客观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落寞与难以排遣的愁绪。比喻:“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运用了比喻,将壮志消磨的状态比喻为雪的消融,将内心幽深的情怀比喻为冰的寒冷,展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后的孤寂与失落。
3. 分段赏析
首联“多病将经岁,逢迎故不能”直接点明诗人长期抱病的状态,“将经岁”强调时间漫长,“逢迎故不能”则透露出因体弱而不得不谢绝社交的无奈。两句以平实语言勾勒出病中生活的孤寂,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颔联“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进一步细化病中日常:读书仅限于医药典籍,访客唯有求医问诊的僧人。通过“惟”“只”两个限定词,强化了生活的单调与局限,侧面反映诗人精神世界的贫瘠。药录与医僧的意象组合,既贴合病痛主题,又暗含对健康的渴望。颈联“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是情感转折的关键。诗人以“雪”喻壮志消磨,以“冰”比幽怀冷却,比喻新奇且富有画面感。“销”“冷”二字精准传递出理想破灭后的彻骨寒意,将生理病痛与心理颓唐融为一体,深化了诗歌的悲凉意境。尾联“郡斋风雨后,无睡对寒灯”收束全篇,转向环境烘托。“风雨后”的郡斋既是实景描写,又隐喻人生境遇的动荡;“无睡对寒灯”通过动作与意象叠加(失眠、孤灯),将孤独感推向极致。寒灯的微弱光芒与开篇“多病”的虚弱形成呼应,构成完整的病中画像。
上一篇:宋·寇准《奉和御制中秋翫月歌》
下一篇:宋·寇准《书山馆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