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ōng
líng
wén
yàn

朝代:宋作者:寇准浏览量:1
xiāo
xiāo
shū
xià
cháng
tíng
yún
dàn
qiū
kōng
yàn
jīng
wéi
yǒu
běi
rén
piān
chàng
wàng
chéng
shàng
lóu
tīng

译文

稀疏的叶子在风中萧萧作响,飘落在长亭周围,云层淡薄,秋日的天空中有一只大雁飞过。只有我这北方人满怀惆怅地遥望远方,独自登上孤寂的城池,倚靠在楼阁上倾听雁鸣。

逐句剖析

"萧萧疏叶下长亭":稀疏的叶子在风中萧萧作响,飘落在长亭周围,

"云淡秋空一雁经":云层淡薄,秋日的天空中有一只大雁飞过。

"惟有北人偏怅望":只有我这北方人满怀惆怅地遥望远方,

# 北:集本、劳校作此。

"孤城独上倚楼听":独自登上孤寂的城池,倚靠在楼阁上倾听雁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舂陵闻雁(其一)》是北宋寇准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北方人的视角,描绘了潇水河畔的秋日风光,勾勒出孤城危栏、霜落残阳的苍凉景致。诗中借“谁道衡阳无雁过”等句,打破了“雁不过衡阳”的传统认知,印证了大雁南飞能够抵达衡阳以南的舂陵(今湖南永州宁远一带)。诗中,“萧萧疏叶”“云淡秋空”勾勒出深秋的清冷画面,“孤城独上倚楼听”“数声残日下舂陵”等句,则寄寓了诗人贬谪途中的羁旅孤寂之情。其语言质朴淡雅,意象透着清冷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有重要的校勘细节,“舂”字曾被误写为“春”,后经多个版本比对才得以订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怀诗。通过勾勒深秋图景和意象,抒发了诗人贬谪羁旅的孤寂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句“萧萧疏叶下长亭”以景物起兴,勾勒秋夜萧瑟之景:“萧萧”拟落叶声,“疏叶下长亭”描绘秋叶稀疏飘落于长亭的画面,“长亭”本是送别之地,此处更添漂泊的孤寂感。此句以萧瑟秋景奠定全诗凄清基调,落叶的动态与“长亭”的意象,暗合游子漂泊无依的心境,为后文的“怅望”铺垫了感伤的底色。次句“云淡秋空一雁经”秋日天空云淡风轻,一只大雁独自飞过。“一雁”的“孤”与前文“疏叶”的“疏”相呼应,雁在古诗中常与“归乡”关联,此处孤雁南翔,自然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一雁经”的景象既显秋空的辽阔,又衬出雁的孤单,诗人见雁如见己,孤独感与对归乡的渴望在这一意象中悄然流露。后两句“惟有北人偏怅望,孤城独上倚楼听”直抒胸臆,点出“北人”的特殊心境:唯有来自北方的自己,格外“怅望”孤雁;独自登上孤城的高楼,倚栏倾听雁鸣。“偏怅望”强调思乡之情的深切独特,“孤城”“独上”“倚楼听”则以具体动作与环境,将孤独感推向极致,异乡的孤城、独自的凭栏、对雁鸣的专注,全是因思乡而起的怅惘。这两句将前文的景物触发转为直接抒情,“北人”的身份点明思乡的缘由,“怅望”“独上”“听”等词,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对故土的眷恋刻画得入木三分,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寇准《巴东寒食》

下一篇:宋·寇准《早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