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追游兴渐凋":随着年纪渐长,出游游玩的兴致逐渐衰减,
"况兼巴峡景萧萧":何况巴峡这里的景色又是如此萧瑟凄凉。
"闲斋为谢杨花到":在清闲的书斋里,为了感谢杨花飘落至此,
"时拂残书慰寂寥":时常拂拭残旧的书本来慰藉自己的寂寥。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以拂书自遣的场景,体现了他晚年身处贬地的孤寂心境与闲适自解的生活态度。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四句以白描手法铺展:首联“年长追游兴渐凋,况兼巴峡景萧萧”,直白道出年老后意兴衰减,叠加巴峡景致的萧瑟,形成双重寂寥之感。尾联“闲斋为谢杨花到,时拂残书慰寂寥”,借杨花这一意象,呈现诗人与自然相契、以闲适自遣的生活情状。
3. 分段赏析
“年长追游兴渐凋”此句直接道出诗人年长后心态的变化。“年长”明确了时间背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可能都有所改变。“追游兴渐凋”则生动地描绘出出游游玩的兴致像逐渐凋零的花朵一样,越来越淡。这不仅体现了身体上的变化,更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有一种时光流逝、活力不再的无奈。“况兼巴峡景萧萧”“况兼”表示进一步说明情况。巴峡地区景色“萧萧”,描绘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这种景色不仅加重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也与前句中出游兴致减退相呼应。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更觉生活平淡、缺乏乐趣,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表达。“闲斋为谢杨花到”“闲斋”点明了诗人的生活场景,清闲的书斋是诗人日常所处的环境。“为谢杨花到”看似是一种幽默或自我调侃的说法,实际上是诗人在寂寥生活中寻找的一点小乐趣。杨花的飘落给寂静的书斋带来了一丝动态和生机,诗人以一种乐观的方式来对待这份意外的“惊喜”。“时拂残书慰寂寥”“时拂”体现出诗人时常进行的一个动作。“残书”代表着过去的知识、记忆和情感,拂拭残书这一行为,是诗人在寂寥生活中自我慰藉的方式。通过阅读和触摸残旧的书本,诗人仿佛能与过去的时光、思想产生连接,在精神上得到一些寄托和满足。
上一篇:宋·寇准《巴东县斋秋书》
下一篇:宋·寇准《初秋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