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净金波溢":雾气消散,月光如金色波光般漫溢天地,
"天开碧幕空":天空如碧绿帷幕般展开,空阔澄明。
"夜寒虽料峭":夜间的寒意虽仍刺骨凛冽,
"春意自冲融":春日的暖意已自然渗透交融。
"熠熠枝上露":枝头的露珠晶莹闪烁,
"翛翛竹杪风":微风在竹梢间轻柔地吹拂,发出沙沙声响。
"暂还林野兴":暂且重拾归隐林野的兴致,
"不似畜樊笼":不似被囚禁在樊笼中的困龙。
# 笼:一作龙。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分段赏析
“雾净金波溢,天开碧幕空”两句是描写月夜的澄明之景。“雾净”与“天开”勾勒出夜色初霁的通透感,雾气消散后,月光如“金波”般流淌四溢,湛蓝的天空似“碧幕”般澄澈空明。一个“溢”字赋予月光动态感,仿佛月光在天地间自然漫溢;“开”字则凸显天幕的辽阔无垠,二者共同营造出清朗明净的视觉境界,为全诗奠定了幽远澄明的基调。“夜寒虽料峭,春意自冲融”两句是刻画季节交替的微妙感受。“料峭”形容春夜的余寒,“冲融”则描绘春意的和暖涌动,二者形成冷暖交织的张力。诗人以“虽”字转折,强调即便夜寒犹存,春意已悄然穿透寒气弥漫开来,暗含对节序变迁的敏锐感知,在清寒与和暖的矛盾中,展现出自然生命力的不可阻挡,也隐约透露出内心对生机的向往。“熠熠枝上露,翛翛竹杪风”两句是捕捉自然的细微动态。“熠熠”状写枝桠上露珠的闪烁微光,属视觉描写;“翛翛”摹绘竹梢间微风的轻柔声响,属听觉描写。诗人通过“枝上”与“竹杪”的空间细节,将露珠的晶莹与风的悠然结合,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月夜下草木的灵动姿态,营造出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体现出对自然之美的精微观察与诗意捕捉。“暂还林野兴,不似畜樊龙”两句是抒发内心的情志感慨。“林野兴”指回归自然的意趣,“畜樊龙”则以被囚禁在樊笼中的龙为喻,暗指官场的束缚。“暂还”二字点明此刻因月夜美景引发的短暂归隐之念,与“畜樊龙”的现实处境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又隐含对自身官场生涯的复杂感慨,借比喻手法将情感寄寓于鲜明的意象之中,含蓄而耐人寻味。
上一篇:宋·司马光《送高陟归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