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1
jiā
sān
guó
guāng
dàng
huá
jīng
dòng
pín
yàn
lüè
yáng
huā
yún
guò
shān
yāo
hēi
fēng
jiǎo
xié
yān
yáo
jìn
chù
fǎng
仿
jiàn
jiā

译文

美丽的三吴地区,湖面的波光荡漾着日光。鱼儿游动,惊动了水中的蘋叶。燕子欢喜地掠过杨花。云彩飘过山腰显得昏暗,风驱使着雨丝倾斜而下。在遥远的烟波尽头,隐约能看见渔家。

逐句剖析

"佳丽三吴国":美丽的三吴地区,

# 佳丽:城郭之清丽。谢眺《人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湖光荡日华":湖面的波光荡漾着日光。

"鱼惊动蘋叶":鱼儿游动,惊动了水中的蘋叶。

"燕喜掠杨花":燕子欢喜地掠过杨花。

"云过山腰黑":云彩飘过山腰显得昏暗,

"风驱雨脚斜":风驱使着雨丝倾斜而下。

"烟波遥尽处":在遥远的烟波尽头,

"仿佛见渔家":隐约能看见渔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湖》是北宋司马光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作围绕西湖风光展开,首联点明西湖地处江南的优越位置,写湖面波光与日光相映的明亮开阔之景;颔联刻画水中鱼、空中燕的灵动,展现春日生机;颈联描写天气变化,呈现西湖雨景的朦胧美;尾联以远处烟波中隐约的渔家作结,增添静谧悠远之感。全诗运用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现西湖的多样景致,语言平实却生动,让读者感受到西湖的自然之美与生机,是一首颇具画面感的写景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康定元年,司马光跟随他的父亲在杭州,在此期间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佳丽三吴国,湖光荡日华”,“三吴”泛指江南地区,向来以秀美著称,这里点明西湖所处之地的优越。“湖光荡日华”中,湖面的波光与阳光相互映照,日光洒在水面,随波荡漾,像无数细碎的光点在跳跃,既写出了湖水的清澈,又展现出日光下西湖的明亮与开阔,给人一种舒展、明朗的视觉感受,仿佛能看到那片波光粼粼的湖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鱼惊动蘋叶,燕喜掠杨花”,“鱼惊”写出鱼儿在水中游动时的灵动,或许是被岸边动静惊扰,猛地摆尾,使得水面的苹叶轻轻晃动,还带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燕喜”中的“喜”字,把燕子的状态写得鲜活,它们大概是被这春日景色吸引,轻快地扇动翅膀,贴着水面掠过,杨花被气流带起,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日的生机与灵动,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活跃。​“云过山腰黑,风驱雨脚斜”,云彩移动的速度不慢,飘过山腰时,阴影投在山上,让原本明亮的山腰瞬间暗了下来,形成明暗对比。“风驱雨脚斜”中,风势带着雨丝倾斜而下,雨脚细密,被风一吹,更显凌乱,像是无数条银线斜斜地织在空中。这两句写出了天气的突然变化,从晴朗到起风落雨,画面有了明显的转折,却也让西湖多了一层朦胧的雨景之美。​“烟波遥尽处,仿佛见渔家”,远处的湖面被水汽和薄雾笼罩,形成一片朦胧的烟波,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在那模糊的光影里,隐约能看到渔家的影子,或许是一艘小小的渔船泊在水边,或许有渔人忙碌的身影,又或许只是几间简陋的茅屋。这朦胧的景象给西湖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悠远,让人联想到渔家生活的恬淡,也让整个画面有了留白,引人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司马光《哭刘仲邍》

下一篇:宋·司马光《瘿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