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tóng
liú
shòu
寿
shǐ
chéng
zhī
yǐn
sòng
shū
zài
yuán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1
kuáng
fēi
zuò
tuán
méi
xiǎo
duō
suān
gòng
chūn
hǎo
gèng
qióng
jīn
huān
qīng
liú
huā
cuì
lǐng
chū
lín
duān
nèn
sǔn
yíng
zhù
xīn
yīng
zhū
zhào
lèi
yāo
yíng
jiā
huì
rén
nán
mén
qián
huá
liú
rèn
jiě
ān

译文

柳絮狂飞聚成一团,梅子尚小没那么酸。​一同珍惜春天剩余的美好景致,还要尽情享受今日的欢乐。​清澈的水流淌到花底,青翠的山岭出现在树林顶端。嫩笋如玉石般缠绕生长,新结的樱桃像珍珠般映照在枝茎间。​邀请迎接佳客容易,与老朋友相聚却难得。​告诉门前的仆人,任凭骏马解开马鞍。

逐句剖析

"絮狂飞作团":柳絮狂飞聚成一团,

"梅小不多酸":梅子尚小没那么酸。​

"共惜余春好":一同珍惜春天剩余的美好景致,

"更穷今日欢":还要尽情享受今日的欢乐。​

"清流入花底":清澈的水流淌到花底,

"翠岭出林端":青翠的山岭出现在树林顶端。

"嫩笋玉萦著":嫩笋如玉石般缠绕生长,

"新樱珠照肋":新结的樱桃像珍珠般映照在枝茎间。

"邀迎嘉客易":​邀请迎接佳客容易,

"会合故人难":与老朋友相聚却难得。

"寄语门前仆":​告诉门前的仆人,

"骅骝任解鞍":任凭骏马解开马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暮春同刘伯寿史诚之饮宋叔达园》是北宋司马光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中描绘了暮春时节柳絮成团飞舞、梅子尚小,与友人一同珍惜春景、享受欢乐,还有清澈流水、翠绿山岭、鲜嫩竹笋、新鲜樱桃等景象,最后表达了邀请嘉客容易、与故人相聚难得以及愿友人畅饮的心情。运用白描等手法,抒发了对暮春景色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情谊。语言质朴自然,体现了司马光诗歌的风格,具有一定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北宋的司马光创作的。当时正值暮春,司马光与友人刘伯寿、史诚之在宋叔达园饮酒,触景生情,于是写下此诗。诗中“邀迎嘉客易,会合故人难”一句,既点出了此次宴饮相聚的背景,又流露出对与故友难得相聚的深切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宴饮诗。描绘了暮春的景色,如柳絮飞舞、梅子尚小、清流花底、翠岭林端、嫩笋新樱等,表达了与友人共惜春景、享受欢乐以及对友人相聚不易的感慨。借暮春之景,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和对春景的珍惜。

2. 写作手法

白描:“絮狂飞作团,梅小不多酸”“清流入花底,翠岭出林端”,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暮春的景象,不事雕琢,却生动地展现出暮春的特点,使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场景。

3. 分段赏析

“絮狂飞作团,梅小不多酸”,开篇描写暮春的景象,柳絮狂飞聚成一团,梅子尚小没那么酸。“狂飞作团”形象地写出柳絮飞舞的状态,“小不多酸”体现出梅子未成熟的特点,为全诗奠定了暮春的基调。“共惜春余好,更穷今日欢”,写与友人一同珍惜春天剩余的美好景致,还要尽情享受今日的欢乐。“共惜”“更穷”体现出对春景的珍惜和对欢乐的追求,流露出与友人相聚的愉悦之情。“清流入花底,翠岭出林端”,描绘清澈的水流淌到花底,青翠的山岭出现在树林顶端的景象。“入”“出”二字使画面富有动感,展现出暮春自然景色的优美,烘托出欢快的氛围。“嫩笋玉萦箸,新樱珠照盘”,描写鲜嫩的竹笋像玉一样缠绕着筷子,新鲜的樱桃像珍珠一样照亮盘子的宴饮场景。“玉萦箸”“珠照盘”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食物的鲜嫩与精致,体现出宴饮的欢乐。“邀迎嘉客易,会合故人难”,感慨邀请迎接佳客容易,与老朋友相聚却难得。直接抒发对友人相聚不易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寄语门前仆,骅骝任解鞍”,告诉门前的仆人,任凭骏马解开马鞍(不必急于离开)。体现出希望友人能尽情畅饮、不要急于离去的心情,进一步深化了与友人相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司马光《句》

下一篇:宋·司马光《又赠谓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