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hí
yóu
nán
yuán
yǐn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1
hán
shí
liáng
chén
shǎng
xīn
huā
làn
màn
liǔ
chéng
yīn
ruò
fēi
zhuó
chóu
jiā
jǐng
fēng
guāng
zhí
wàn
jīn

译文

寒食节这美好的时刻,没有赏景的心情,各种花朵盛开得绚丽,柳树形成了树荫。如果不是独自饮酒酬谢这美好的景致,一天的美好风光价值万金。

逐句剖析

"寒食良辰无赏心":寒食节这美好的时刻,没有赏景的心情,

"杂花烂漫柳成阴":各种花朵盛开得绚丽,柳树形成了树荫。

"若非独酌酬佳景":如果不是独自饮酒酬谢这美好的景致,

"一日风光直万金":一天的美好风光价值万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食游南园独饮》是北宋文学家司马光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刻画了诗人在寒食节独自游园赏景的场景,既流露对自然风光的珍视,也彰显出孤芳自赏的心境。诗作开篇以“寒食良辰无赏心”的反衬手法切入,随后三句用烂漫的杂花、成荫的绿柳等春日意象勾勒出鲜明的视觉画面,末句“一日风光直万金”以夸张之笔收束,点明作品主旨。此作既延续了宋代文人雅集唱和的创作传统,也体现出作者身为史学家特有的审美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寒食节。作为古代重要时节,寒食节既有禁火冷食的习俗,也是文人踏青赋诗的传统时候。当时司马光独自游南园,见“杂花烂熳柳成阴”的春日盛景,又有“独酌酬佳景”的特别感受,便借诗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珍视。诗中“一日风光直万金”的感叹,既含对美景易逝的惋惜,也藏着作者超脱俗务的文人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记游诗。描绘了寒食节南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独游独饮时对园景的喜爱和悠然心境。

2. 写作手法

场景描写:“杂花烂熳柳成阴”,此句以“杂花”“柳阴”勾勒出南园春日的具体景致,繁花盛开、绿柳成荫,清晰呈现出寒食节游园的实景,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园中的生机与美感,是典型的场景描写。反衬:“寒食良辰无赏心”,“寒食良辰”本是适合赏景的美好时节,却以“无赏心”的个人感受反衬,突出虽有佳景却无共赏之人的境况,强化了独自游园的特殊心境,也为后句写独酌赏景做铺垫。意象组合:“杂花烂熳柳成阴”,将“杂花”与“柳阴”两个春日意象组合,无需连接词,却共同构成了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画面,既体现了春日的典型特征,也暗合寒食节的物候,让场景更具感染力。夸张:“一日风光直万金”,以“万金”夸张地形容一日风光的珍贵,极言春光之难得,将自然美景的价值推向极致,强化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珍视与喜爱。对比:“寒食良辰无赏心”,“良辰”的美好与“无赏心”的落寞形成对比,节日的应然之乐与个人的实然之感相互对照,突出了“独”游的特殊情境,为后文抒发对美景的珍视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首句“寒食良辰无赏心”,以寒食节本应有的欢悦氛围,与诗人当下缺少共赏之人的落寞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开篇就为全诗定下了略带怅惘却又暗藏转机的基调。第二句“杂花烂熳柳成阴”,则用“杂花”的绚烂绽放与“绿柳”的浓荫蔽日,堆叠出密集的春日视觉意象,勾勒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盛景致,这蓬勃的美景与前句的个人心绪相互碰撞。后两句中,“若非独酌酬佳景”以假设的句式,将独自饮酒的行为从简单的消遣,升华为对眼前美景的珍视与回应,赋予了这一动作明确的价值判断;而最终“一日风光直万金”的感叹,以夸张的修辞凸显了春光的珍贵,让全诗从对景物的描摹自然过渡到情感的抒发,形成了完整而流畅的抒情脉络。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语言简洁规整,契合七言绝句的格律,四句分别起到起承转合的叙事作用。诗中“杂花”“柳阴”等典型的春日意象,既展现了宋代文人诗注重写实的特点,又与寒食节气的物候特征相呼应。尾句以“万金”来衡量风光,凸显了自然风光的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司马光《秋意呈邻几吴充》

下一篇:宋·司马光《紫微石舍入挽歌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