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榼行春东":带着百壶酒,春日里到东郊巡视,
"千弓从猎豪":千名弓箭手随从豪强狩猎,场面壮观。
"苦吟边月冷":边塞的月色清冷,诗人苦苦吟诗,
"飞镝野风高":箭矢如飞,野风呼啸,气势凌厉。
"奇策革命殊俗":凭借奇谋良策,改变边地不同的风俗,
"长缨击不毛":用长绳系箭征服贫瘠之地。
"输群跃马贵":出类拔萃者骑马奔驰,地位尊贵,
"一等着青袍":凭借卓越才能,一跃成为穿青袍的低级官员。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百榼行春东,千弓从猎豪。”诗人描绘了郑推官赴任时的宏大场景,百榼(酒器)随行,千弓随从,展现了郑推官的豪迈气概和赴任的庄重。第三、四句:“苦吟边月冷,飞镝野风高。”诗人通过“苦吟边月冷”描绘了郑推官在边疆的艰苦环境,而“飞镝野风高”则展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第五、六句:“奇策革命殊俗,长缨击不毛。”诗人称赞郑推官有奇策可以改革风俗,用长缨(象征权力和威严)去治理那些未开化的地区。后两句:“输群跃马贵,一等着青袍。”诗人祝愿郑推官在分州能够脱颖而出,跃马扬鞭,最终获得高位(青袍象征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