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秋色两鲜新":中秋的月色与秋色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新,
"万里澄空不受尘":万里晴空澄澈洁净,没有一丝尘埃。
"兔濯素毛腾浩露":白兔在浩大的露水中洗涤着洁白的毛发,腾跃而起,
"桂飘香实下飞轮":桂树飘送着芬芳的果实,仿佛从飞驰的轮盘中落下。
"光侵酒面寒无力":月光洒在酒面上,让人感觉寒意袭人,连饮酒的气力都好似没了,
"清入诗豪健有神":清冷的意境融入诗兴,让人精神振奋、才思敏捷。
"座客何须辞醉倒":在座的宾客何必要推辞醉倒呢,
"相君应不惜车茵":相爷想必不会吝惜车中的垫褥。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月华秋色雨鲜新,万里澄空不受尘”两句是描写雨后中秋的夜空与月色。一场秋雨过后,中秋的月色和秋景都显得格外清新洁净,“鲜新”二字直接点出了雨后景物的鲜明与清新。广阔的天空澄澈通透,没有一丝尘埃,“万里澄空不受尘”以“不受尘”的表述,突出了天空的洁净高远,为全诗奠定了清朗开阔的基调。颔联“兔濯素毛腾浩露,桂飘香实下飞轮”两句是描绘月中神话景象。传说月中有玉兔和桂树,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写道:玉兔在浩渺的露水中洗涤着洁白的毛发,“濯”字写出了玉兔的灵动,“腾浩露”则展现出露水的丰盈与灵动;桂树的香实随着传说中的飞轮飘落,“飘香实”既点出了桂花的香气,又写出了果实的存在,“下飞轮”增添了神话的动感,让中秋月夜更具浪漫色彩。颈联“光侵酒面寒无力,清入诗豪健有神”两句是写月光下的宴饮感受。月光轻柔地洒在酒面上,带着一丝清冷的意味,却又显得柔和无力,“寒无力”精准地写出了月光清冷却不凛冽的特点;这清冽的月光与秋夜的清气融入诗人们的胸怀,让他们诗兴勃发,才思敏捷,“健有神”生动地表现出众人在清辉激发下的创作豪情。尾联“坐客何须辞醉倒,相君应不惜车茵”两句是抒发宴饮的畅快与主人的好客。诗人劝在座的客人不必推辞,尽情畅饮直至醉倒,“何须辞”展现出宴会的融洽氛围;相信主人始平公也不会吝惜车茵(古时车上的垫褥),即便客人醉后弄脏也不在意,这一句以委婉的方式写出主人的慷慨,让客人能毫无顾虑地尽兴,体现了宾主尽欢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