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1
gōng
tíng
kuò
shū
zāi
chū
wén
luò
zhī
shì
jiǔ
qiū
lái
shí
mǎn
fēng
qián
tiān
hòu
tái
qún
xiān
tǎng
lái
huì
líng
fèng
pái
huái

译文

紫宸殿前庭院开阔,梧桐树疏朗有致地栽种了四五棵。初听一片梧桐叶飘落,便知深秋已至。果实落满秋风扫过的庭院,雨后青苔在石阶上蔓延生长。若群仙乘风而来相聚,凤凰定会在此久久徘徊。

逐句剖析

"紫极宫庭阔":紫宸殿前庭院开阔,

"扶疏四五栽":梧桐树疏朗有致地栽种了四五棵。

"初闻一叶落":初听一片梧桐叶飘落,

"知是九秋来":便知深秋已至。

"实满风前地":果实落满秋风扫过的庭院,

"极添雨后苔":雨后青苔在石阶上蔓延生长。

"群仙傥来会":若群仙乘风而来相聚,

"灵凤必徘徊":凤凰定会在此久久徘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梧桐》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梧桐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描绘了紫极宫庭的广阔,以及宫中种植的几株梧桐树,展现了梧桐树的繁茂。颔联通过梧桐叶落的声音,诗人意识到秋天的到来,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颈联描绘了梧桐树在风雨中的姿态,以及风雨过后地面上的果实和苔藓,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尾联诗人想象如果有群仙聚会,灵凤也会在此徘徊,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梧桐树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和生命流转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紫极宫庭阔,扶疏四五栽。”诗人开篇描绘了紫极宫的广阔庭院,以及庭院中栽种的四五棵梧桐树。这里的“紫极宫”象征着帝王的宫殿,而“扶疏”则形容梧桐树的枝叶繁茂。这一联通过描绘宫庭的广阔和梧桐的繁茂,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颔联:“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诗人通过“一叶落”这一细节,巧妙地传达出秋天到来的信息。梧桐叶落是秋天的典型景象,诗人以此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这一联不仅富有诗意,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颈联:“实满风前地,极添雨后苔。”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梧桐果实落地以及雨后青苔增多的景象。果实落地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收获,而雨后青苔的增多则增添了一种清幽的氛围。这一联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秋天的宁静与美好。尾联:“群仙傥来会,灵凤必徘徊。”诗人以想象中的群仙和灵凤来增添神秘和美好的气息。诗人想象如果群仙前来聚会,灵凤也一定会在此徘徊。这一联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司马光《寄题与州晁都官沼沼上唐朝郑都官有诗刻石》

下一篇:宋·司马光《和邵兴宗秋夜学舍宿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