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碧于水":晴朗的天空比水还要澄澈,
"那得片云飞":怎么会有一片云彩飘飞而来。
"映日成丹凰":映照阳光变成红色的凤凰,
# 映日成丹凰:谓云在太阳的映照下,宛如五彩斑斓的凤凰。
"随风变白衣":随着风儿变成白色的衣衫。
# 白衣:汉语词汇。本义是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的人;也指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未考中功名的叫白衣秀才。
"去来皆绝迹":来去都没有留下踪迹,
"隐显两忘机":隐没与显现都没有心机。
# 忘机:泯除机心。指一种消极无为、淡泊宁静的心境。
"天理谁能测":自然的规律谁能推测,
"终然何所归":最终它又会回到何处。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介绍了诗人对云的观察与感悟,描绘了晴空云朵映日如丹凤、随风变白衣的形态变化,以及云去来绝迹、隐显无迹的状态。体现了自然现象的变幻莫测,营造了清幽空灵的氛围,表达了对人生受外物羁绊、受自然规律束缚的无奈慨叹与哲理思考。
2. 分段赏析
“晴空碧于水,那得片云飞”:以“碧于水”比喻晴空的澄澈,突然出现的“片云”打破宁静,既写出自然景象的变化,又引发读者对云来源的好奇,为下文描写云的形态做铺垫。“映日成丹凤,随风变白衣”:细致刻画云的动态变化,阳光照耀下如丹凤般鲜艳,风吹过时似白衣般素净,用比喻突出云的多变之美,展现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去来皆绝迹,隐显两忘机”:写云来去无迹、隐显无心的状态,既描绘云的自然特性,又暗喻一种超脱外物的心境,语言平实却蕴含深意。“天理谁能测,终然何所归”:由云的归宿发问,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上升到对天理规律的思考,抒发对世事难测的无奈,收束全诗,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