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未尝种":野菊花并未曾有人特意去栽种,
"秋花何处来":但秋天盛开的菊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羞随众草没":它似乎羞于与那些普通的草丛一同湮没,
# 没:消失。一作后。
"故犯早霜开":所以冒着泠泠早霜早早绽放。
"寒蝶舞不去":蝴蝶围绕着它翩翩起舞,久久不愿离去,
"夜蛬吟更哀":夜晚的蟋蟀则在旁边吟唱,声音中透露出更多的哀愁。
# 夜蛬:夜鸣的蟋蟀。蛩,蟋蟀。
"幽人自移席":我这幽居之人也被吸引,自行移动了坐席,
# 幽人:幽居之士。
"小摘泛清杯":轻轻摘下几朵,让它浮在我的酒杯里,任菊香和酒香融为一体。
# 清杯:青瓷制的酒杯。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野菊无人栽种却能盛开,不与众草为伍,迎着早霜绽放的形象。体现了野菊的高洁与坚韧,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野菊独立品格的赞美以及自身的情怀寄托。
2. 分段赏析
首联:“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以疑问开篇,引发读者好奇心,强调野菊生长的自然随性,无人种植却在秋天绽放,暗示其生命力顽强。颔联:“羞随众草没,故犯早霜开”,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展现野菊不随波逐流,勇于抗争恶劣环境的形象,表达诗人对野菊这种独立高洁品质的赞美。颈联:“寒蝶舞不去,夜蛩吟更哀”,通过寒蝶围绕野菊飞舞不去、夜蛩在其旁吟叫更显哀伤的场景,侧面烘托出野菊所处环境的清幽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寒蝶与夜蛩的表现也增添了画面的寂寥氛围。尾联:“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清杯”,描绘一位幽人(诗人自指)因喜爱野菊,特意移动坐席靠近,还摘取少许野菊放入清酒中,展现出诗人对野菊的喜爱之情,同时借幽人的行为表达诗人对野菊所代表的高洁品质的追求。
下一篇:宋·司马光《钱子高挽歌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