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迟迟":红日缓缓西沉,
"虚郎转影":空廊下的光影流转,
"槐阴迤逦西斜":槐树荫影蜿蜒着向西倾斜。
"彩笔工夫":纵有生花妙笔,
"难状晚景烟霞":也难描绘这晚霞烟景的绚烂。
"蝶尚不知春去":蝴蝶犹未察觉春天已逝,
"漫绕幽砌寻花":仍在幽寂的台阶旁徘徊寻花。
"奈猛风过后":怎奈狂风骤起后,
"纵有残红":纵然还有零落残花,
"飞向谁家":又能飘向谁家庭院。
"始知青鬓无价":方知青春年华珍贵无价,
"叹飘零官路":可叹宦海浮沉辗转,
"荏苒年华":岁月悄然流逝。
"今日笙歌丛里":今日身处笙歌欢宴之中,
"特地咨嗟":却偏偏生出无限感慨。
"席上青衫湿透":宴席上青衫已被泪水浸透,
"算感旧、何止琵琶":感怀旧事的心绪,又岂止是琵琶弦上的幽怨。
"怎不教人易老":怎能不让人早早衰老,
"多少离愁":多少离别愁绪,
"散在天涯":早已散落在天涯尽头。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分段赏析
“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迤逦西斜”三句以精细的时空描摹开篇。通过“迟迟”“转影”“迤逦”等动态化表述,将静止的廊影、槐阴赋予时间流动感,既点明暮春傍晚的特定时刻,又以光影位移暗喻时光悄然流逝,为全词奠定了怅惘基调。“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二句运用反衬手法。词人自谦纵有丹青妙笔也难以描摹晚霞绚烂,实则通过否定性表达强化了眼前景色的瑰丽动人,更暗示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况味交织的复杂情愫,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采用拟人化手法。以蝴蝶无知无畏的寻花行为,反衬词人对春逝的敏锐感知,形成生物本能与人类意识的鲜明对比。“漫绕”二字既写蝴蝶徒劳,亦暗含词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使自然意象承载了深沉的生命意识。“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三句陡转笔锋。以“猛风”象征无常外力,用“残红”隐喻凋零的美好,“飞向谁家”的诘问既写落花飘零之态,更暗喻人生际遇的漂泊不定,将自然现象升华为命运慨叹,完成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
上一篇:宋·司马光《夜发长垣》
下一篇:宋·司马光《留别东郡诸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