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通贵绝相过":老朋友和达官贵人们不再和我往来,
# 绝相过:断绝来往。,通贵:达官贵人。,故人:老朋友。
"门外真堪置雀罗":我门庭冷落,真的可安放捕鸟的网罗。
# 门外真堪置雀罗:谓门庭冷落,可安放捕鸟的罗网。《史记》载,翟公官廷尉,宾客盈门,后罢官,门可罗雀。这里用此典,说明人情冷暖。罗:捕鸟的罗网。
"我已幽慵僮更懒":我已懒散无聊,什么都不做,家中的仆人更是懒过我,
# 僮:仆人。,幽慵:闲散疏懒。
"雨来春草一番多":你看,一阵春雨刚过,门外的青草又长了许多。
# 一番多:一倍多,这里指很多。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生活场景的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状况,故人因通达显贵不再往来,门外一片冷清。诗人自己幽居慵懒,僮仆更是懈怠,春雨过后春草生长得愈发繁茂。体现出诗人闲居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之情。
2. 分段赏析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这两句开篇点题,直接写出自己幽居的状态。“故人通贵绝相过”,表明曾经的故人因为自己远离官场或者富贵阶层而不再往来,“绝相过”三个字写出了人际交往的断绝。“门外真堪置雀罗”,用“置雀罗”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出家门的冷落,就像可以张网捕雀一样,很少有人来访。这两句从社交关系的角度为全诗奠定了幽居、孤寂的基调。“我已幽慵僮更懒。”此句从自身和僮仆的状态进一步描写幽居生活。“我已幽慵”写出自己处于一种幽居慵懒的状态,“幽慵”二字不仅包含身体的慵懒,更有一种精神上的闲适与超脱。“僮更懒”则通过僮仆的状态来衬托自己的慵懒,僮仆因为主人的状态而更加懒散,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幽居生活中的散漫氛围。“雨来春草一番多。”这两句诗描绘了雨后春草生长的景象。“雨来”点明了时间和事件的起因,“春草一番多”写出春草在雨水滋润下生长茂盛的情景。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自然景色的描写,但从全诗的角度来看,这一景象与前面的幽居生活相呼应,烘托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也暗示诗人在闲居生活中对自然景色的关注,体现出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3. 作品点评
乍看之下,这首诗的每一句似乎都围绕着“闲”字展开。门可罗雀,鲜有人登门拜访,如此一来,应酬自然减少,看似有了闲暇;诗人自身慵懒闲散,仿佛诸事不萦于心,同样体现出“闲”的意味。然而,细细品味便会发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并非真正的优游自在,实则内外交困。从外部看,友人的疏离让他在人际关系上陷入困境;于内,自身的慵懒或许也是内心无奈与迷茫的一种体现。诗人的心境并非如表面呈现的那般恬淡安适,而是暗藏着抑郁不平之气。此诗妙就妙在,以浅显的文字蕴含深刻意趣,于平淡的表述中彰显沉郁之情。看似简单直白的语句,背后却承载着诗人复杂的情绪与深沉的思考,这正是它的独到与成功之处。
上一篇:宋·司马光《寒上》
下一篇:宋·司马光《鸟栖曲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