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yuè
shí
shǔ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1
lǎo
liǔ
tiáo
táng
zào
huāng
tíng
yào
liú
rén
qíng
zhèng
shǔ
zěn
jīng
qiū
yuè
xià
zhuó
hán
shuǐ
fēng
qián
shū
bái
tóu
bàn
shù
dài
gōng
hóu

译文

古老柳树上传来蝉的喧闹声,荒芜庭院中有萤火虫流动。人们此时正苦于暑热,万物怎么似乎已惊觉秋意。在月光下用凉水冲洗,在风中梳理自己的白发。为什么半夜的客人,系好衣带去拜谒公侯。

逐句剖析

"老柳蜩螗噪":古老柳树上传来蝉的喧闹声,

# 蜩螗:蝉的别名。

"荒庭熠燿流":荒芜庭院中有萤火虫流动。

# 熠燿:光彩鲜明之貌。

"人情正苦暑":人们此时正苦于暑热,

"物怎已惊秋":万物怎么似乎已惊觉秋意。

# 怎:四库本作态。

"月下濯寒水":在月光下用凉水冲洗,

"风前梳白头":在风中梳理自己的白发。

"如何夜半客":为什么半夜的客人,

"束带谒公侯":系好衣带去拜谒公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是宋代司马光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大暑夜,老柳蝉噪、荒庭萤流,借景体现人们苦暑,又以“物怎已惊秋”暗示时光匆匆,诗人月下濯水、风前梳发,尽显对时光流逝的喟叹,尾句对夜半奔波谒公侯之人发出疑问。首联营造氛围,颔联引发感慨,颈联刻画诗人形象深化情感,尾联升华主题。此诗以细腻笔触,从暑夜之景切入,传达对时光与世俗生活的思索,质朴中见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描绘大暑夜老柳上蝉鸣喧闹,荒庭中萤火虫流动,渲染出暑夜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颔联“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由景及情,人们苦于暑热,万物却似已惊觉秋意,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颈联“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刻画诗人月下以凉水濯身、风前梳理白发,展现诗人对时光的喟叹。尾联“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对半夜仍奔波去拜谒公侯之人发出疑问,表达对世俗忙碌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下一篇:宋·司马光《寒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