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入桃腮":红色浸染桃花,如美人腮晕,
"青回柳眼":柳叶初生,如青眼微睁,
"韶华已破三分":美好春光已逝三分之一。
"人不归来":人还没有归来,
"空教草怨王孙":徒然让春草埋怨游子。
"平明几点催花雨":黎明时分几点催花的细雨,
# 平明:黎明。
"梦半阑、":在梦半残时、
"欹枕初闻":斜靠枕头初次听见。
# 欹:一作敧。
"问东君":问春神,
"因甚将春":为什么让春天匆匆流逝,
"老了闲人":使闲人老去。
# 了:一作却。
"东郊十里香尘满":东郊十里之外,道路上扬起的尘土柔软且散发着芬芳,
# 满:一作软。
"旋安排玉勒":我急忙安排好骏马的装备,
"整顿雕轮":整顿好华丽的马车。
# 雕轮:雕绘得十分漂亮的车子。
"趁取芳时":趁着美好的时光,
"共寻岛上红云":一同去寻觅那海岛上如云霞般绚烂的美景。
"朱衣引马黄金带":身着朱衣牵马、佩戴黄金带,
"算到头、":仔细想来,
"总是虚名":最终得到的不过是虚名罢了。
"莫闲愁":不要空自忧愁,
"一半悲秋":这一半是为秋天的萧瑟而悲伤,
"一半伤春":一半是为春天的离去而伤感啊。
北宋词人
王观(?~?),北宋词人。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嘉祐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任扬州江都县令时,曾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王观能词,格近柳永,内容单薄,境界狭小,不出传统格调,但语多清隽,构思新颖,造语佻丽。他亦能诗,时人谓有唐人乐府风韵。著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高阳台》《红芍药》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春题材的词。介绍了词人以春景起兴的创作背景,描绘了早春桃花红润、柳叶返青的生机景象,体现了新丽轻狂的词风,营造出春景明媚而人未归的惆怅氛围,表达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与及时行乐的人生主题。
2. 写作手法
起兴:以“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开篇。词人先描绘桃花红润如美人面颊、柳叶泛青似睡眼初睁的早春景象,借烂漫春景引出时序流转的感慨。又以生机盎然的物象为下文“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的惆怅情感做铺垫,使春光烂漫与人事怅惘形成情绪反差,自然引出对韶光易逝的慨叹与及时行乐的主题,体现其“新丽轻狂”的词风特色。
3. 分段赏析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以拟人手法写桃花柳眼,点明早春时节。“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由景及人,写人未归,草生怨,暗寓思念与孤寂。“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细雨催花,梦境半残,营造朦胧愁绪。“问东君,因甚将春,老却闲人”,质问春神,为何让春老去闲人,将惜春与自伤情怀推向高潮。“东郊十里香尘软,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转写东郊游春的热闹,展现及时行乐的场景。“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呼吁趁芳时寻美景,享受当下。“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以权贵形象与虚名对比,点明功名虚幻。“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收束全词,劝勉放下闲愁,体现超脱情怀。
上一篇:宋·王观《减字木兰花·三皇五帝》
下一篇:宋·王观《减字木兰花·寿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