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瓮城高":在镇江城楼头,
# 铁瓮:在镇江城楼头、西津渡口,楼有十二层高入云霄。在楼上的阁房里,品着酒以待赏月,夜寒了,就放下帘子挡挡风。居高临下,看着黄昏时镇江城的万家灯火,就像看到了扬州城。于是想起了以前在扬州的一段欢娱生活。歌妓唱着《宛转歌》,很温柔。那座妓楼依河流而居,我曾乘着兰舟寻访美色。
"蒜山渡阔":西津渡口,
# 蒜山渡:《一统志》:“蒜山在镇江府治西三里西津渡口,北临大江,无峰岭,山多泽蒜,故名。或谓周瑜、孔明会此计破曹操,人谓其多算,因亦名算山。”《读史方舆纪要》:“宋庆历中,疏蒜山漕渠达江。旧志云:山宽广可容万人,宋元间沦入于江,今西津渡口水中孤峰是也。”
"干云十二层楼":楼有十二层高入云霄。
# 干云十二层楼:镇江城楼有十二层高,故曰干云。干云:冲云。干,冲。“上触云霄言高。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山则交错纠纷,上干青云。’”
"开尊待月":在楼上的阁房里,品着酒以待赏月,
# 开尊待月:斟上酒等待月亮升起。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掩箔披风":夜寒了,就放下帘子挡挡风,
# 掩箔披风:放下竹帘,当风而立。箔,竹帘子。披风,挡风。披,本指分散,此处引申为遮挡。
"依然灯火扬州":居高临下,看着黄昏时镇江城的万家灯火,就像看到了扬州城。
"绮陌南头":于是想起了以前在扬州的一段欢娱生活,
# 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梁简文帝《登烽火搂》诗:“万邑王畿旷,三条绮陌平。”唐元稹《羡醉》诗:“绮陌高楼竟醉眠,共期憔悴不相怜。”本句似从元诗化出。
"记歌名宛转":歌妓唱着《宛转歌》,
# 歌名宛转:指《宛转歌》,一名《神女宛转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琴曲歌辞》载晋刘妙容《宛转歌》二首,序称当时王敬伯见之于吴地,妙容命婢弹箜篌而自唱此歌,并脱头上金钗琴弦而和之,意韵繁谐。其一有句云:“歌宛转,宛转凄以哀。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
"乡号温柔":很温柔。
# 乡号温柔:即温柔乡。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后进合德,帝(汉成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谓樊嫕曰:‘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更求白云乡也。”’
"曲槛俯清流":那座妓楼依河流而居,
"想花阴、谁系兰舟":我曾乘着兰舟寻访美色。
# 兰舟:即木兰舟。
"念凄绝秦弦":我估量着,自分别以后,你一定每每弹着凄凉的曲调,思念着我,
# 秦弦:即秦筝,古代弦乐器,音调凄苦。相传为秦时蒙恬所造。秦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五十五:“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感深荆赋":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词句,思念着你,
# 荆赋:指《楚辞》。楚,古称为荆。联系结句,知此指宋玉《九辩》。
"相望几许凝愁":山山相隔,我们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见,只能把愁恨凝聚在乐曲里和词章里。
# 凝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凝,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之义,犹今所云‘发痴’、‘发怔’、“出神’、‘失魂’也,……柳永《八声甘州》词:‘争知我,凭阑干处,正恁凝愁。’凝愁,愁之不已,犹云‘深愁’也。”
"勤勤裁尺素":我屡屡想给你写情书,
# 勤勤裁尺素:勤勤二句:尺素,指书信,古代以生绢作书,故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典出于此。
"奈双鱼、难渡瓜洲":怎奈双鲤难渡瓜洲,到不了你那边。
# 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南四十里长江边,隔岸与镇江相对,亦作“瓜州”。唐张祜《题金陵渡》诗:“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双鱼:指鱼形信函。
"晓鉴堪羞":清晨临镜,白发日渐见多,老态堪羞,
"潘鬓点、吴霜渐稠":如吴地浓霜渐渐增多。
# 吴霜:唐李贺《还自会稽歌》:“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潘鬓点:《文选》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李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也。”其赋日:“斑鬓发以承弁兮。”后因以潘鬓指头发斑白。唐赵嘏《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诗:“秦城马上半年客,潘鬓水边今日愁。”
"幸于飞、鸳鸯未老":所幸的是,比翼双飞的鸳鸯尚未老去,
# 于飞:指夫妇好合。于飞,比翼而飞,喻夫妇好合。《诗·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guī)之后,将卜于姜。”鸳鸯,指情侣或夫妇。,幸:幸亏之意。
"不应同是悲秋":不应像它们一样,在这秋日里同怀悲伤。
# 悲秋:秋气萧森,令人伤感,故称。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兼抒怀的词。描绘了镇江秋末的景象,词人回忆了扬州与歌妓的恋情,体现了词人对年华老去、求偶难成的感慨,表达了落第后在仕途与情感上的双重悲伤与落魄。
2. 写作手法
夸张:“干云十二层楼”运用夸张手法,用“干云”表明高楼直插云霄,“十二层”强化其高度,极言城内高楼之高,突出镇江城建筑的宏伟气势,以夸大的语言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读者对镇江城的壮丽有更深刻的印象。对比:“鸳鸯未老,反衬‘潘鬓吴霜’”,将鸳鸯的未老与自己鬓发如霜进行对比,以鸳鸯的美好状态衬托出自己年华易逝、未老先衰的感慨,突出身世之叹,在反差中强化了词人不遇的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用典:“感深荆赋”运用宋玉的典故,词人以宋玉自况,借宋玉的遭遇来抒发自己“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含蓄地表达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丰富了词的内涵,使情感表达更具深度和文化底蕴。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片中描写在润州“开尊待月”的豪迈洒脱以及回忆扬州听歌赏舞的欢乐场景,是乐景。但此时词人处于被贬或不得志的状态,这些乐景反衬出他内心的惆怅、失落以及对自身境遇的不满,以乐景的美好突出哀情的深沉。承上启下:“忽见不远处灯火阑珊,于是情不自禁地忆起在扬州时的冶游”此句为承上启下之笔。上文描绘词人在镇江“开尊待月”,展现当下情境,豪情满怀;该句借望见扬州灯火,勾起往昔回忆,自然地将笔触从镇江当下转到扬州过往,引出下文对扬州青楼听歌赏舞等艳遇的详述,使上下内容过渡流畅,结构衔接紧密,让词意连贯发展,毫无突兀之感。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上片开篇三句,将镇江的雄伟壮丽之姿尽显笔端。镇江北临长江,运河穿城而过,周边群山环绕,蒜山声名远扬,“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寥寥数字,以雄浑笔触勾勒古城风貌,“干云十二层楼”更是夸张地描绘城内高楼耸入云霄的磅礴气势。接着“开尊”二句,展现出词人斟满美酒、静候月升东山,湘帘轻垂、迎风伫立的豪迈洒脱之态,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黄庭坚《念奴娇》“万里青天,垣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待月之举有异曲同工之妙,苏黄超旷豪迈,秦观则潇洒出尘。此时,词人于润州待月,瞥见不远处扬州灯火阑珊,仿若电影“暗转”,自然引出对扬州冶游的回忆。那“绮陌”恰似“春风十里扬州路”,“宛转歌”“温柔乡”便是在扬州青楼听歌赏舞的欢乐时光,参照《梦扬州》下阕“长记曾陪宴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潇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可证。歇拍处,词人凭栏俯瞰长江,遥想扬州旧游地花阴下不知何人系着兰舟,语含惆怅迷惘。下片以“念”字起头,于旧情回忆中融入身世之感。彼时在青楼听着哀怨凄切的筝声,令他这个“贫士失职”之人涌起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宋玉自比,发出“感深荆赋”之叹,宋词常寓《骚》《辩》之意,张惠言所言“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此词恰如其分。“勤裁尺素,双鱼难渡”,看似因一江之隔难传情书,实则是一腔抱负无处施展的托辞。故而有“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之叹,秦观年三十五、六便叹老嗟卑,实是抒发怀才不遇的郁闷。但下阕歇拍处,“鸳鸯未老”与“潘鬓吴霜”对比,峰回路转,寓意机遇尚存,“不应悲秋”更显词人欲驱散阴霾、振作奋进、追求美好前程之心,自慰又自励,词情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结句若仅作“绸缪”二字,便失了诸多韵味。
# 出凋高爽,不尚纤丽,词家正声。
明段斐君《淮海居士长短句》卷上引徐渭
# 逃禅自注此词,乃用贺方回韵。而淮海“铁瓮城高”一首,与此韵脚相同。想扬州怀古,秦、贺同作也。秦尾句汲古阁刻作“鸳鸯未老”,不误也。《词汇》刻“鸳鸯未老绸缪”为是。但此词第二句是“蒜山渡阔”,‘蒜”“渡”二字作去声甚妙,正与杨词“淡”“障”二字合,《词汇》乃作“金山”,“金”字平声,一字之讹,相去河汉矣。
清万树《词律》卷二引杨无咎
上一篇:宋·秦观《虞美人·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