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yáng
zhōu
·
·
wǎn
yún
shōu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1
wǎn
yún
shōu
zhèng
liǔ
táng
yān
chū
xiū
yàn
wèi
guī
qīng
hán
qiū
xiǎo
lán
wài
dōng
fēng
ruǎn
tòu
xiù
wéi
huā
xiāng
chóu
jiāng
nán
yuǎn
rén
chù
zhè
chūn
chóu
cháng
céng
péi
yàn
yóu
chóu
miào
qīng
jǐn
chán
tóu
jiǔ
wèi
huā
shí
zǎi
yīn
shuí
yān
liú
zuì
biān
miàn
guī
lái
wǎn
wàng
cuì
lóu
lián
juǎn
jīn
gōu
jiā
huì
qíng
zhèng
luàn
pín
mèng
yáng
zhōu

译文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小栏外面春风轻柔,东风轻柔舒缓,穿过绣帘,携来花蜜般浓稠的芬芳。江南路途遥远,心中思念的人儿如今身在何方,鹧鸪声声啼叫,惊破了这满怀的春日愁绪。犹记得曾经一同宴饮游乐。为那美妙的歌舞喝彩,不惜以华丽锦缎相赠。沉溺于美酒繁花之中,这十年时光究竟因谁而长久停留。醉意朦胧中,挥鞭而归时天色已晚,远远望见翠楼之上,帘幕高卷,金钩悬起,那是等待之人的期盼。如今美好的相聚受阻,离别的愁绪纷乱如麻,只能在梦中频频回到那难忘的扬州。

逐句剖析

"晚云收":傍晚时分,

"正柳塘、":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

# 柳塘:栽植杨柳的池边堤岸。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

"烟雨初休":一场蒙蒙细雨刚停。

# 烟雨:蒙蒙细雨。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蜀韦庄《三堂东湖作》:“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燕子未归":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

# 燕子未归:言义社未到。燕子义社来,秋社去,又称社燕。义社在立义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二月二十左右。

"恻恻清寒如秋":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

# 恻恻:寒侵肌肤的感觉。唐韩愈《秋怀》诗:“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又韩偓《寒食夜》诗:“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小栏外":小栏外面春风轻柔,

"东风软":东风轻柔舒缓,

# 东风软:义风柔和。

"透绣帷、":穿过绣帘,

"花蜜香稠":携来花蜜般浓稠的芬芳。

# 花蜜香稠:《词谱》作“阴密”,《花庵词选》及毛本作“花密”。“密”与“稠”对举,义较胜。疑宋本有误。

"江南远":江南路途遥远,

"人何处":心中思念的人儿如今身在何方,

"鹧鸪啼破春愁":鹧鸪声声啼叫,惊破了这满怀的春日愁绪。

# 鹧鸪:鸟名。崔豹《古今注》中《鸟兽》:“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希出。”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诗:“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长记曾陪燕游":犹记得曾经一同宴饮游乐。

"酬妙舞清歌":为那美妙的歌舞喝彩,

"丽锦缠头":不惜以华丽锦缎相赠。

# 缠头:唐宋时以锦彩赏赐歌女舞妓,称“缠头”。《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宴飨加惠,借以为词。”实指赏赐的酬金。唐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歌罢锦缠头。”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销不知数。”

"殢酒为花":沉溺于美酒繁花之中,

# 殢酒为花:沉溺于酒色之中。为花,张本、毛本作困花。

"十载因谁淹留":这十年时光究竟因谁而长久停留。

# 十载因谁淹留:十载句:化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薄幸名。”而灭尽畦径,自喻在扬州淹留之久。

"醉鞭拂面归来晚":醉意朦胧中,挥鞭而归时天色已晚,

# 醉鞭拂面:酒醉中用马鞭在脸上轻轻拂拭。唐白居易《晚兴》诗:“柳条春拂面,衫袖醉垂鞭。”

"望翠楼":远远望见翠楼之上,

# 翠楼:华美的高楼。《艺文类聚》六三,汉李尤《平乐观赋》:“大厦累而鳞次,承岧荛之翠楼。”后多指女子所居。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帘卷金钩":帘幕高卷,金钩悬起,那是等待之人的期盼。

"佳会阻":如今美好的相聚受阻,

# 佳会:犹佳期。指与所欢的约会。

"离情正乱":离别的愁绪纷乱如麻,

# 离情正乱:离别的痛苦正使心情烦乱。

"频梦扬州":只能在梦中频频回到那难忘的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梦扬州・晚云收》为北宋词人秦观自度曲,取词末句“梦扬州”为题。全词以缠绵笔触,倾诉对扬州邂逅歌妓的深切思恋,离情婉转,悱恻动人。词人以绮丽之语寄寓乡情,上阕摹写绣帷女子对游子的相思之态,下阕直抒游子漂泊的羁旅愁思,情景交融,将儿女情长与身世之感熔于一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秦瀛《淮海先生年谱》所载,宋元丰二年(1079年)正月十五,秦观欲往越地省亲。适逢苏轼自徐州改知湖州,二人遂结伴同行,一路经无锡、惠山,相会于松江,终至吴兴,停泊于西观音院。秦观在《泊吴兴西观音院》一诗中曾言“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可见其羁旅途中,思乡之情常寄于吟啸。而此《梦扬州・晚云收》一词,正是他在外游历之际,怀恋扬州歌妓所作,借绮丽之语,抒桑梓之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相思词,描写了烟雨初歇的柳塘暮色与昔日歌舞宴游的缠绵往事,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恋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与宦游漂泊的孤寂愁绪。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通过描写春风轻柔、花香浓郁的盎然春景,反衬主人公因恋人远行而孤寂苦涩的内心,以乐景写哀情,使离愁更显深刻动人。化用:​“十载因谁淹留”化用杜牧《遣怀》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将“十年一觉”浓缩为“十载淹留”,既呼应杜牧的扬州情结,又以反问“因谁”注入个人痴情,含蓄道出滞留扬州是为红颜,而非薄幸。

3. 分段赏析

词之上阕,摹写绣帏中人对征客的思慕。开篇先以时令节气与周遭环境,勾起怀人之情。起首三句“晚云收,柳塘烟雨初休”,状向晚云散雨霁之景,择取“柳塘烟雨初休”之境,盖因雨后柳塘春意更浓,既暗合唐李商隐“巴山夜雨”借雨寄思之妙,又以烟雨柳色烘托全词氛围,奠定缠绵基调。“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二句,点明节令。“燕子未归”紧扣早春物候,亦借候鸟未返喻征人未归;“恻恻轻寒似秋”则从思妇孤栖感受落笔,独处深闺,寒意更甚,将时节之寒与心境之冷相融。“小栏干外东风软,透绣帷、花香稠”四句,转写环境。思妇步出室外,凭栏远眺,柔暖东风穿帷而入,携来馥郁花香。此数语既显室内外温差,亦暗喻思妇心绪由孤寂渐趋悸动。“人何处”一问,直抒其凝望江南、念远怀人的怅惘,与李清照“人在何处”之思人笔法相通,唯此处所思乃江南游子。末以鹧鸪啼声“破春愁”作结,一“破”字,生动描摹其从沉思中惊醒的恍然之态。上阕分三层:首至“轻寒似秋”,述时令与室内孤寂;“小栏”至“香稠”,写室外春意撩动;“江南”至“春愁”,表对征客的深切怀念。层次转折自然,情思渐次递进。下阕多忆往昔岁月,兼借杜牧诗意,寄寓对往日“丽锦缠头”“殢酒困花”生活的眷恋。“长记”二字领起,忆及昔日扬州宴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等场景,皆为往昔欢愉生活中最鲜明的印记。“十载因谁淹留”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句意,不着痕迹,以“因谁”设问,留恋与怅惘交织,意味深长。“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三句,追忆归返之景。词人醉意朦胧,挥鞭晚归,见翠楼绣帘高卷,知心上人仍倚楼相候,“帘卷金钩”之景,与《浣溪沙》“宝帘闲挂小银钩”般,传递出幽闲静谧之韵。结句“佳期回首尽成愁,衾枕梦扬州”点明主旨。如今远别,归期难料,唯有梦中重温扬州旧景。扬州向为文人墨客倾心之地,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徐凝“二分无赖是扬州”皆颂其美,秦观故乡属扬州,故其对扬州之思,更添一份桑梓深情,词情至此愈显深沉。

4. 作品点评

歇拍三句点题。如今他远离故乡,后会难期,因而扬州之梦便时常萦绕心头。扬州在古人的心目中,始终是美好繁华的象征。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描绘“烟花三月下扬州”;徐凝的《忆扬州》更赞其“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苏诗集成》注引《殷芸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语,亦道尽时人对扬州的无限向往。历经长久的文化积淀,扬州已然成为人心所向的胜地。秦观故里本属扬州,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自然牵系更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如此丰度,岂非大家杰作,乃为伦父填错注错,可叹哉!“燕子”至“香稠”,与后“殢酒”至“金钩”同。“燕子”、“酒”俱用去上,妙绝。“未”字、“困”字用去声,是定格,盖上面用去、上,下面用平,此字非去声不足以振起;况有此去字,则落下“轻寒如秋”与“因谁淹留”四个平声字,方为抑扬有调。不解此义,于“燕”、“殢”“未”、“困”四字,俱注可平,“寒”、“谁”二字,俱注可仄,有此《梦扬州》乎?

清万树《词律》卷十四

# “正柳塘烟雨初休”句,“柳塘”下有“花坞”二字;又“人何处”句,“人”字下有“今”字。《词纬》、《叶谱》均同,应遵补。

清杜文澜按《词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韩枢密夫人挽词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秦观《酬曾逢原参寥上人见寄山阳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