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shǒu
háng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1
shí
huā
hàn
dàn
chū
gōng
chū
zhì
yǒu
西
jiāng
gōng
shì
zhōng
liǎo
jiàn
shuō
guān
xián
shì

译文

十里的荷花,未开的菡萏刚刚绽放,我家主公初到任上,便治理出了这处西湖美景。想要把公务在西湖湖畔处理完毕,听说政务清简,多余的琐事也没有。

逐句剖析

"十里荷花菡萏初":十里的荷花,未开的菡萏刚刚绽放,

# 荷花:《鹤林玉露》卷一四作薰风。

"我公初置有西湖":我家主公初到任上,便治理出了这处西湖美景。

# 初置:《鹤林玉雾》作所至。

"欲将公事湖中了":想要把公务在西湖湖畔处理完毕,

# 欲:一作却。

"见说官闲事亦无":听说政务清简,多余的琐事也没有。

# 见说官闲事亦无:同上书前集卷二七引《王直方诗话》。《诗话总龟》:杭州有西湖,而颍亦有西湖,皆为游赏之胜,而东坡连守二州。其初得颍也,有颍人在坐云:“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郡事。”盖言其讼简也。秦觏少章因作一绝以献云云。闲:《鹤林玉露》作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坡守杭》是北宋秦观所作的一首绝句,诗中描绘了杭州西湖荷花初绽的景象,赞美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时的政绩,如在湖畔处理政务、政务清简,运用双关、用典等手法,将对苏轼的仰慕与自身贬谪处境相联结,表达了对苏轼治杭风范的追慕和对闲适政务状态的向往。全诗语言婉约自然,情感真挚,将写景与叙事结合,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介绍了西湖十里荷花初开的景象,描绘了苏轼治理西湖、欲在湖中处理公事且官场清闲的情景,体现了西湖的美好与官场的闲适氛围,营造了明快的意境,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之情。

2. 分段赏析

“十里荷花菡萏初”,此句开篇便勾勒出杭州西湖夏日独有的景致:绵延十里的湖面之上,荷花正值含苞待放的时节,菡萏带着晨露或夏日阳光的映照,微微舒展着花瓣,既不张扬也不羞怯。“十里”一词不仅写出了荷花覆盖范围的广阔,更让人联想到西湖水面的浩渺,夏日清风拂过,荷叶田田、花苞点点的画面如在眼前,透着清新雅致的气息。这初绽的菡萏,既符合夏日初临的时序特点,也暗合了秦观诗词中常有的婉约细腻风格,为后文写苏轼在这样的环境中治政铺垫了平和清雅的基调,字里行间满是对西湖夏日风光的真切喜爱。“我公所至有西湖”,“我公”二字满含秦观对苏轼的敬重,这里的“公”既是对前辈官员的尊称,也因苏轼在文坛与政坛的声望而更显厚重。“所至有西湖”看似在说苏轼任职之处总有西湖这般胜景,实则暗含深意:苏轼两次任职杭州期间,疏浚西湖、修筑苏堤,让西湖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成了他治政功绩的见证。他让西湖因他的治理而更添生机,也让自己的名字与西湖紧密相连,“有西湖”便成了对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含蓄赞美,既赞西湖之美,更赞苏轼将政事与山水相融的治世智慧。“欲将公事湖中了”,这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治政图景:苏轼或许常于西湖边处理公务,可能是在湖畔的官舍,或是临湖的亭台,一边望着眼前的荷花碧水,一边批阅文书、商议事务。“公事湖中了”表层是在湖畔办结公务的实景,深层则藏着文人官员的理想——让繁杂的政务在自然的清旷中变得从容,不被案牍所困,与山水相融。秦观此时被贬杭州通判,面对仕途波折,看到苏轼这种将政事与自然调和的状态,自然生出向往,这既是对苏轼为官从容的欣赏,也藏着他对自身能摆脱贬谪烦忧的期许。“见说官闲事亦无”,“见说”二字带着几分传闻的意味,却更显苏轼治杭的声名远播:人们都说,在他治理下,官府事务清闲,没有多余的琐碎烦扰。这“官闲”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因治理得当、政令通畅,百姓安和,才让政务不致繁杂。秦观作为被贬至此的官员,亲身体验着杭州的安宁,对比自身的贬谪处境,更能体会这份“官闲”背后的治政能力。这句既间接赞美了苏轼的政绩,也流露出秦观对这种清明治世的羡慕,以及在困顿中对贤能前辈的追慕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送乔希圣》

下一篇:宋·秦观《阮郎归 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