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qiān
xiāo
xiāng
ruó
lán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1
qiān
xiāo
xiāng
ruó
lán
lán
ráo
céng
jīng
yuè
gāo
fēng
dìng
huá
qīng
wēi
chéng
dòng
lěng
jìn
yì​​
tiān
xīng
wēi
qiáng
qíng
qiǎo
qiǎo​​
yáo
wén
fēi
líng
líng
xīn
shēng
hán
jìn
jīn
qíng
zhōng
rén
jiàn
jiāng
shàng
shù
fēng
qīng

译文

千里潇湘,水色清清,那里曾是我兰舟停靠的地方。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于寒水之中。独自倚在高高的桅杆旁,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只有江上青峰孤耸。

逐句剖析

"千里潇湘挼蓝浦":千里潇湘,水色清清,

# 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黄庭坚《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学士》:“山光扫黛水挼蓝,闻说樽前惬笑谈。”

"兰桡昔日曾经":那里曾是我兰舟停靠的地方。

# 兰桡:兰舟,船的美称。桡,桨,借代为船。庾信《奉和泛江》:“锦缆回沙碛,兰桡避荻洲。”

"月高风定露华清":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

"微波澄不动":微波不兴,

"冷浸一天星":漫天星斗映于寒水之中。

# 冷浸一天星:语本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

"独倚危樯情悄悄":独自倚在高高的桅杆旁,心中无限忧思,

# 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遥闻妃瑟泠泠":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

# 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妃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后汉书·马融传》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

"新声含尽古今情":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

"曲终人不见":一曲终罢人不见,

# 曲终人不见:“曲终”二句:用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成句。

"江上数峰青":只有江上青峰孤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是北宋秦观的词作。全词以感伤为基调,却无其词作常见的气格卑弱之弊,别具楚骚清韵。词中,作者于驻舟湘水之浦时展开想象,将自身遭贬的愁苦与屈原、湘灵的不幸相勾连,感情凄苦而不失风骨。艺术上,词人写景如画,生动勾勒出湘江寂寥幽清的夜色,化用前人成句亦浑然天成。上阕描绘千里湘江如蓝染之水,暮色中唯闻猿啼,渲染出清冷孤寂氛围;下阕想象湘灵鼓瑟,以神话传说增添神秘色彩,抒发内心悲怆。全词清空骚雅,意境幽深,既展现了秦观擅写愁情的特色,又因融入楚辞情韵而别具一格,在其词作中独树一帜,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创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彼时秦观被贬,在前往郴州的途中,于夜晚将船停泊在湘江之上。“千里潇湘”之地,既是词人此刻泊舟之所,亦是往昔屈原等一众迁客骚人乘船途经之处。秦观因遭贬谪前往郴州,于湘江夜泊,这般境遇,恰似当年屈原、贾谊等因才华不得施展,在江畔行吟。相似的遭遇,触动了词人的心弦,引发其内心深沉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行旅词。描绘了词人置身于千里如挼蓝般澄澈的潇湘之畔,回忆起往昔曾乘兰桡至此。此时月高悬、风静止,清冷的露珠闪耀,江面微波不兴,倒映着满天星辰。词人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桅杆旁,静静聆听那仿佛从远方传来的舜妃凄清的瑟音,这新声仿佛道尽古今幽情。曲终人不见,只见江上几座青山。表达了词人在旅途之中的孤独寂寥,以及由眼前景引发的对历史与人生的深沉感怀。

2. 写作手法

倒装:“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运用了倒装手法。正常语序应为“昔日兰桡曾经,千里潇湘挼蓝浦”。词人将“千里潇湘挼蓝浦”提前,突出了泊舟之地的辽阔壮美,描绘出千里潇湘如被揉搓过的蓝色江水般澄澈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 分段赏析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开篇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千里潇湘”描绘出湘江的辽阔,“挼蓝浦”则形象地写出了渡口水色的青碧。“兰桡昔日曾经”勾起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曾经在这里有过怎样的经历呢?“月高风定露华清”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明月高悬,清风徐来,露水清凉,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这两句描绘了江面的平静与清冷。“微波澄不动”写出了江水的宁静,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一般。“冷浸一天星”则将这种清冷的感觉推向极致,清冷的月光洒在江面上,仿佛浸透了满天繁星,给人一种孤寂、凄凉的感觉。“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下阕开始刻画词人的情感世界。“独倚危樯情悄悄”写出了词人孤独的身影和惆怅的心情,他独自倚靠在高高的船舷上,默默地思念着过去。“遥闻妃瑟泠泠”,借助湘妃弹瑟的典故,增添了一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在这寂静的夜晚,远处传来的瑟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古不变的情思,触动了词人内心的伤痛。“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新声含尽古今情”将情感推向高潮,表明这乐声中蕴含着古往今来的情思,无论是过去的繁华还是如今的落寞,都在这乐声中得到了体现。“曲终人不见”则给人一种失落、惆怅的感觉,乐声虽然结束了,但弹奏之人却不见踪影,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江上数峰青”则以景结情,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惆怅。在这清冷的夜晚,江面上几座青山静静矗立,仿佛在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兴衰。

4. 作品点评

与作者那些以感伤为基调的其他词作相比,这首词别具一格。它虽整体氛围偏于幽冷,然而气格并未因此显得孱弱。全词处处浸润着楚骚的独特情韵,这在秦观的词作之中,堪称特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杜文澜云:诗之幽瘦者,宋人均以入词,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蜂青”一联,秦少游直录其语。若是者不少,是在填词家善于引用,亦须融会其意,不宜全录其文。总之,词以纤秀为佳,凡使气使才、矜奇矜僻,皆不可一犯笔端。

清杜文澜《憩园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吕与叔挽章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秦观《赠医者邹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