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zhī
sān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1
shuāng
gǎo
tóng
xīn
cuì
dài
lián
hóng
xiāo
jiǎo
zhuì
jīn
qián
nǎo
rén
xiāng
ruò
shì
lóng
xián
zhěn
shàng
shōu
shì
mèng
dēng
qián
chóng
kàn
chéng
mián
yòu
hái
duàn
è
yīn
yuán

译文

如霜雪般洁白的丝绸上,绘有同心图案,与翠黛相连。红色的丝绸四角点缀着金钱。让人烦恼的正在焚烧的香是龙涎香。在枕上忽然收起(某样东西),还以为是梦境,在灯前反复查看(这件东西),无法入睡。又遇上了一段令人懊恼的因缘。

逐句剖析

"霜缟同心翠黛连":如霜雪般洁白的丝绸上,绘有同心图案,与翠黛相连。

"红绡四角缀金钱":红色的丝绸四角点缀着金钱。

"恼人香爇是龙涎":让人烦恼的正在焚烧的香是龙涎香。

"枕上忽收疑是梦":在枕上忽然收起(某样东西),还以为是梦境,

"灯前重看不成眠":在灯前反复查看(这件东西),无法入睡。

"又还一段恶因缘":又遇上了一段令人懊恼的因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五之三》是北宋秦观创作的一首词。上阕用“霜缟同心”与“红绡四角”等意象勾勒出装饰考究、精美绝伦的器物,同时借龙涎香增添旖旎氛围。下阕借由“枕上”与“灯前”两处场景的转换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怅惘,最后以“恶因缘”三字点明主旨。全词以细腻笔触刻画闺中女子复杂情感,风格婉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科举中进士,先后出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等职。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凭借苏轼的举荐,获任太学博士。这首词就创作于作者仕途转折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情词。整首词通过场景与心理描写,表达出因这段感情而产生的怅惘、无奈与烦恼之情。

2. 写作手法

铺陈:“霜缟同心翠黛连。红绡四角缀金钱。恼人香爇是龙涎”运用铺陈手法对器物进行细致的刻画。洁白的织物结成同心状与翠色相连,红色绡布四角点缀金钱,龙涎香燃烧升起袅袅香气,营造出华丽旖旎的氛围。这一铺陈不仅展现出主人公生活的精致,更下阕情感转折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上阕:“霜缟同心翠黛连”,描绘出霜缟呈现同心形状,与翠黛相连,给人一种精致、美好的感觉,“同心”也暗示女子对爱情的向往。“红绡四角缀金钱”,进一步渲染闺房的奢华,红绡四角点缀着金钱,展现出一种富贵气象。“恼人香爇是龙涎”,龙涎香本是名贵香料,“恼人”却赋予其别样意味,暗示女子此时的心情并非因香而愉悦,反而增添了几分烦恼,此句将闺房氛围与女子心情巧妙关联,为下阕情感转折埋下伏笔。下阕:“枕上忽收疑是梦”,生动地描绘出女子在枕上突然收到某样东西时的第一反应,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表现出事情的突然与女子的惊讶。“灯前重看不成眠”,接着写女子在灯前反复查看,难以入眠,体现出她内心的纠结与难以平静。“又还一段恶因缘”,最后女子发出感慨,点明这又是一段令人懊恼的因缘,直接抒发内心的无奈与懊恼,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女子复杂而沉重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秋兴九首其二拟孟郊》

下一篇:宋·秦观《俞公达待制挽词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