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iū
kǒu
hào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1
yún
shān
yán
dùn
jiē
kōng
gōng
yàn
chū
kāi
cōng
zhào
hǎi
jīng
chuáng
qiū
tiān
chuī
yuè
míng
zhōng
xiāng
cáo
xuán
zhū
qiān
shàn
jīng
wéi
cóng
èr
shí
qiáo
rén
wàng
chù
tái
xīng
zhèng
zài
guǎng
广
hán
gōng

译文

云雾缭绕的山峦与屋檐、栏杆仿佛连接着低空,公家的宴席刚刚开场,气氛热闹而充满生机。映照着海面的旌旗在秋日景色里飘扬,震天的鼓乐声在明亮的月色中回荡。酒槽里不断滴下的美酒像千百颗珍珠,歌女们手持歌扇,围绕成一团,如同白玉簇拥。人们眺望二十四桥的方向,只见那象征高官的台星,正映照在清冷的广寒宫里。

逐句剖析

"云山檐楯接低空":云雾缭绕的山峦与屋檐、栏杆仿佛连接着低空,

"公宴初开气郁葱":公家的宴席刚刚开场,气氛热闹而充满生机。

"照海旌幢秋色里":映照着海面的旌旗在秋日景色里飘扬,

# 幢:重出诗作幡。

"激天鼓吹月明中":震天的鼓乐声在明亮的月色中回荡。

"香槽旋滴珠千颗":酒槽里不断滴下的美酒像千百颗珍珠,

"歌扇惊围玉一丛":歌女们手持歌扇,围绕成一团,如同白玉簇拥。

"二十四桥人望处":人们眺望二十四桥的方向,

"台星正在广寒宫":只见那象征高官的台星,正映照在清冷的广寒宫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秋口号》是北宋秦观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中秋时节扬州公宴的热闹场景,有云山、旌旗、明月等景致,也有宴饮中的酒滴、歌女等画面。写作上运用了铺陈的手法,通过对景物、宴饮场面的细致描写,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语言绮丽,展现出明快的风格,表达了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云山檐楯接低空,公宴初开气郁葱”,以“云山”“檐楯”勾勒出开阔又贴近的景致,山云与屋檐相接,仿佛触手可及,紧接着点出“公宴初开”,用“气郁葱”描绘出宴饮伊始那片生机勃勃、氛围热烈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欢乐的基调。颔联“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将视角投向宴外的景象。“旌幢”在秋色中映照,“鼓吹”声在月明里冲天,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入手,展现出中秋时节公宴的盛大场面,秋色与明月的背景,更添节日氛围。颈联“香槽旋滴珠千颗,歌扇惊围玉一丛”,聚焦宴饮中的细节。“香槽滴珠”描绘出美酒滴落如珍珠般的模样,“歌扇围玉”则刻画了歌女们手持歌扇、身姿曼妙如美玉环绕的情景,细腻地展现了宴饮的奢华与热闹,充满生活气息。尾联“二十四桥人望处,台星正在广寒宫”,以扬州著名的“二十四桥”入景,写人们眺望之处,仿佛看到台星映照在月宫之中,将实景与想象结合,既呼应了中秋的明月,又让全诗的意境更为开阔,暗含对宴饮盛会的赞美与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解语花·窗涵月影》

下一篇:宋·秦观《南京妙峰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