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涵月影":月光浸透窗棂投下斑驳清影,
"瓦冷霜华":寒霜凝结屋瓦泛着冷冽光华,
"深院重门悄":幽深的庭院里,重重门扉寂静无声。
"画楼雪杪":画楼顶端积雪未消。
"谁家笛、弄彻梅花新调":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将一曲《梅花落》的新调吹彻长夜。
"寒灯凝照":孤灯在寒夜中凝滞地亮着。
"见锦帐、双鸾翔绕":恍惚间瞥见锦帐上绣的双鸾鸟正盘旋飞舞。
"当此时、倚几沉吟":此刻倚着桌案沉吟,
# 沉:一作沈。
"好景都成恼":往昔的良辰美景反倒成了心头烦忧。
"会过云山烟岛":曾与你共游云雾缭绕的仙山岛屿,
# 岛:一作鸟。,会:一作曾。
"对绣襦甲帐":身着锦绣华服,
"亲逢一笑":在帷帐前相逢一笑。
"人间年少":那时的我正值年少,
"多情子、惟恨相逢不早":多情之人啊,只恨与你相遇太迟。
"如今见了":如今终于重逢。
"却又惹、许多愁抱":却徒然惹来满怀愁绪。
"算此情、除是青禽":这份情思若想传递,除非青鸟,
"为我殷勤报":殷勤探看,替我诉尽衷肠。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窗涵月影,瓦冷霜华,深院重门悄。寒灯凝照。”视觉与触觉交织:“窗涵月影”以月光浸窗的静谧画面起笔,“瓦冷霜华”借触觉之“冷”强化寒意,寥寥数字勾勒出冬夜凄清的全景。“深院重门悄”以院深、门重、声寂三重压抑意象,暗喻词人内心的孤绝与外界隔绝的处境。“凝照”赋予灯火以凝滞感,仿佛连光都冻结于寒夜,暗示词人情感的凝固与无望。情感:此段以景语为情语,将“冷月”“霜瓦”“深院”等物象化为心象,奠定全词孤寒怅惘的基调。第二段:“曾过云山烟岛,对绣襦甲帐,亲逢一笑。人间年少,多情子、惟恨相逢不早。”虚景写实情:“云山烟岛”以缥缈仙境喻往昔情缘的浪漫与不可追,“绣襦甲帐”以华美陈设反衬现实寒素,时空骤然切换至回忆。“亲逢一笑”捕捉瞬间欢愉,与“人间年少”的泛写形成点面结合,凸显对青春情事的珍视与遗憾。“惟恨相逢不早”以直白口语吐露悔意,打破婉约词含蓄传统,强化情感冲击力。情感:今昔境遇的剧烈反差中,既有对美好往事的眷恋,亦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叩问。第三段:“如今见了,却又惹、许多愁抱。”“如今”二字将思绪拉回现实,与上段“曾过”形成时空闭环,凸显困于回忆的窒息感。“见了”本应欣喜,却“惹愁抱”,以情感逻辑的悖反揭示词人矛盾心境。“许多愁抱”摒弃典雅词藻,以俚俗白话直击愁绪的不可承受之重。此段如情感闸门的陡然倾泻,将追忆的甜蜜瞬间转化为现实的苦涩。第四段:“算此情、除是青禽,为我殷勤报。”借“青禽”(西王母信使青鸟)的神话意象,将人间情思升华为仙凡对话的宏大叙事。“算此情”以假设性语气自欺,明知青鸟难至仍寄望神话,反衬现实救赎的彻底无望。结尾不续写结局,留白于时空的缥缈,使全词收束于无尽怅惘。此段以神话解构现实,将个体的孤独升华为对人类普遍困境的观照,哀婉中见哲思深度。
上一篇:宋·秦观《送陈太初道录》
下一篇:宋·秦观《中秋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