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虿蜂虻罪一伦":蚤、虿、蜂、虻这些毒虫的罪过本是一类,
"未如蚊子重堪嗔":却都比不上蚊子更让人愤恨。
"万枝黄落风如射":万树枝叶枯黄飘落,寒风像箭一样凛冽,
"犹自传呼欲噬人":可蚊子们依旧相互呼朋引伴,一副要叮噬人的嚣张模样。
# 犹自传呼欲噬人:自注:文忠公云蚊子最可憎处,是先要唱后来咬人。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此诗描写了寒冬时节万物凋零时,蚊虫仍猖狂噬人的反常景象,表达了对贪暴者不顾时势、一味逞凶的强烈批判,也暗含了对人性中顽固劣根性的辛辣讽刺。
2. 写作手法
拟人:“犹自传呼欲噬人”,赋予蚊子人的行为与意图,生动呈现冬蚊嚣张姿态,借此暗讽趋炎附势者的张狂,让批判更鲜活有力。比喻:“万枝黄落风如射,犹自传呼欲噬人”,以“冬蚊”喻趋炎附势之徒,冬日本该蛰伏的蚊子,却像那些不顾时节、环境,依旧嚣张行事的趋炎附势者,借蚊子这一形象,把抽象的社会丑态,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蚊虫“传呼噬人”之态,让讽刺对象更直观。对比:“万枝黄落风如射,犹自传呼欲噬人”,前句以“万枝黄落”描绘出寒冬时节草木凋零、一片萧瑟的景象,“风如射”更强化了环境的酷寒凛冽;后句则写蚊群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依旧“传呼欲噬人”,展现出嚣张猖狂之态。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萧瑟的自然景象与蚊群的活跃嚣张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反差,借这样的对比,暗讽了社会中不良势力在艰难环境下仍肆意妄为的荒诞现实,让批判的意味更为突出。
3. 分段赏析
首句“蚤虿蜂虻罪一伦”,此句将蚤、虿、蜂、虻这些毒虫归为一类,称它们的罪过不相上下。诗人先摆出道理,看似在客观评判虫类的危害,实则是为下一句做铺垫,通过对常见毒虫的归类,反衬出后文中蚊子的“更可憎”,为整首诗的批判意味埋下伏笔。次句“未如蚊子重堪嗔”,此句紧承上句,明确指出蚊子的可恶程度远超蚤、虿等毒虫。诗人用“未如”二字形成对比,突出对蚊子的强烈厌憎,表面是说蚊子更令人愤恨,实则借蚊子暗指某种社会现象,让批判的意图在对比中显露出来。第三句“万枝黄落风如射”,此句描绘出寒冬时节万木凋零、寒风像箭一样凛冽的景象。“万枝黄落”写出草木枯萎的萧瑟,“风如射”,凛冽环境为背景,强调天气的酷寒,共同营造出肃杀的氛围。这样的环境本不应有蚊虫活动,却为下一句写蚊群的嚣张做了反衬,让后续景象更显反常。尾句“犹自传呼欲噬人”,此句写蚊子在严寒中依然“传呼”着,一副要叮人的嚣张模样。“传呼”二字把蚊子当作人来写,仿佛它们在相互招呼、聚集作恶,既有声音的动态感,又凸显了其猖狂。而“欲噬人”则暗合政治斗争中某些人的倾轧行径,与前句的萧瑟环境形成对照,让借蚊讽人的讽刺意味更加强烈。
下一篇:宋·秦观《徐得之闲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