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沉沉如水":长夜漫漫,四周寂静如水,
# 遥夜:长夜。
"风紧驿亭深闭":风很大,驿站的门紧闭。
# 驿亭:古时候设在官道旁,方便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馆舍。
"梦破鼠窥灯":从梦中惊醒,老鼠正偷看着油灯,
# 鼠窥灯:谓饥鼠想偷吃灯盏里的豆油。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情景相似。窥:在隐僻处偷看。窥,在隐僻处偷看。,梦破:睡梦被惊醒。
"霜送晓寒侵被":寒霜送来拂晓冷意透进被窝。
# 侵被:透进被窝。
"无寐,":睡不着,
# 无寐:睡不着。
"无寐":睡不着,
"门外马嘶人起":门外已传来马的叫声,已有人早起了。
# 马嘶:马匹的叫声。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发谴谪之恨的词,也是一首行旅词。此词借写夜宿驿舍的情景,描绘了旅途的孤独凄清以及驿亭的寒冷萧瑟,表达了词人遭谗受害、屡遭贬谪后的人生不平与谪居之恨。
2. 写作手法
白描:“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以极简笔墨勾勒驿馆夜景,写老鼠窥灯、寒霜侵被之景,不加修饰,直白展现环境的清冷与孤寂,凸显贬谪生活的凄苦。比喻:“遥夜沉沉如水”,将漫长黑夜比作深水,形象写出夜的深沉、凝重,暗含词人内心的压抑与寒凉。情景交融:“风紧驿亭深闭”,秋风紧、驿亭闭的景,与词人遭贬后的孤寂不安之情相融,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反衬:以动衬静,“鼠窥灯”的细微动态,反衬驿馆深夜的寂静,更显环境的冷清和词人的孤独。对比:“梦破鼠窥灯”与“遥夜沉沉如水”。前句写油灯微光中老鼠窥伺的细微景象,后句描漫长黑夜如深水般浓重幽暗,以灯的微弱光亮对比夜的深沉黑暗,突出环境的清冷孤寂;“门外马嘶人起”与“风紧驿亭深闭”。前句写清晨的喧闹,后句状深夜的寂静,以动静对比,强化词人彻夜无眠的愁苦与贬谪途中的凄苦。意象组合:“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门外马嘶人起”。将“遥夜”“风”“驿亭”“鼠”“灯”“霜”“马嘶”等意象组合,构建出萧瑟的驿馆夜景,集中体现贬谪途中的凄凉与愁绪。
3. 分段赏析
上片“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词人以“遥夜”起笔,尽显流放途中之人身体虽歇、心神难安的状态,一夜辗转难眠,只觉夜色格外深沉、漫长得没有尽头。“沉沉如水”的比喻暗藏深意,时已深秋,水寒刺骨,用夜沉如水作比,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寒凉与疲惫。紧接着一句,点明夜里寒意的来源:阵阵秋风趁着夜色不断袭来,即便驿亭的门紧紧关闭,也挡不住那愈发凛冽的寒意。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描绘秋声:“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而遭受贬谪、远离故土的词人,对深秋夜风的感受比欧阳修更为敏感,悲戚之情也更为深重。欧阳修夜读时闻秋声虽心惊,继而能生出赏玩之意,词人却对这刺骨寒风避之不及,将驿亭的门闭了又闭,层层阻隔,只为少受些寒凉,暂时求得心灵的安宁与平静。这两句写景看似平淡,实则字字含情、句句表意,满纸都是羁旅的愁绪。下片“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接下来两句,描写梦醒之后的所见所感。独自在外漂泊,难免会因思乡而入梦,看来词人还做了个好梦,所以从梦中惊醒后,只觉那份美好幻想被残酷现实击碎。回到现实中的词人,看到的是如豆的油灯和饥饿的老鼠。“鼠窥灯”这一意象,既写出环境的寂静,又凸显出环境的寒凉冷清:向来藏在暗处的饥鼠,竟敢大胆窥视油灯,可见已是许久没有人声动静了。沉沉如水的夜幕中,一点如星的灯火飘忽不定,以这一点暖色调反衬整个环境的冷色调,通过冷暖对比,更显环境的清冷寒凉。“霜送晓寒侵被”,既是词人梦醒后亲身感受到的寒意,也可能是他看到这般景象后,心中生出的凉意。最后几句,写从“梦破”到天明的所感所闻。因秋寒袭人,加之思绪纷乱,词人再也无法入睡,两个“无寐”,正是他归梦难成、夜尽无绪、想睡却睡不着、想怨又不知怨谁的心理写照,让人仿佛能听到词人在万般无奈中脱口而出的怨语。“门外马嘶人起”,终于,一片人声马嘶打破了沉沉夜幕,无法入眠的词人也得以暂时抛开秋夜的寒意与紊乱的心绪。然而,一个白昼过后,不又要回到那沉沉如水的长夜,品味那似乎永远也品不完的离愁与凄凉!
4. 作品点评
仔细品味全词,词人的高妙之处在于用简洁的笔墨(共33字),勾勒出古代简陋驿馆这一环境。老鼠的扰闹,寒霜带来的寒意,阵阵风声,马嘶与行人起身的声响,都如同亲耳听到、亲眼见到一般,全用白描手法呈现。没有任何修饰,不做替代,只是直白地描述,却有着别样的感染力。这是因为词人用笔精准,所描绘的驿馆种种情景,无不饱含着天涯漂泊的旅途愁思,委婉地传达出心中郁积的人生不平——遭人谗害,多次被贬谪,在年末如此漂泊。白描手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描写真实逼真,更重在生动展现其中的情味,让人读起来有一目了然的畅快,品味时能产生悠长的联想。
# 此章离别。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 写旅舍荒寂、行客待晓的景况。
近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秦观《念奴娇·过小孤山》
下一篇:宋·秦观《虞美人·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