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滚滚":长江之水急速翻腾,
"东流去":向东流去,
"激浪飞珠溅雪":激起的浪花像飞起的珍珠、溅起的雪花。
"独见一峰青崒嵂":只见一座高峻的山峰,
# 崒嵂:高峻的样子。
"当住中流万折":挡住了中流曲折江水。
# 当:阻挡。
"应是天公":这应该是天公,
"恐他澜倒":怕长江的水流气势凶猛,
# 澜倒:狂澜倾倒。
"特向江心设":特意在江心设下这座山峰的吧。
"屹然今古":从古至今,屹然挺立,
# 屹然:屹立的样子。
"舟郎指点争说":船夫争相指点谈论。
"岸边无数青山":两岸无数的青山,
"萦回紫翠":盘旋往复,如同紫色的翠玉,
# 萦回:回旋环绕。
"掩映云千叠":映照衬托着层层重叠的云朵。
"都让洪涛恣汹涌":却都躲开了气势盛大的江水,让浪涛姿意汹涌,
# 恣:放纵;没有拘束。
"却把此峰孤绝":使这座山峰显现出了高峻的身姿。
"薄暮烟扉":(见惯了)淡淡的暮色,炊烟中的柴扉,
# 烟扉:云烟弥漫。
"高空日焕":高空中明亮的太阳,
"谙历阴晴彻":熟悉地了解阴天晴空。
# 谙历:熟习,有经验。
"行人过此":行人经过此地,
"为君几度击楫":(感动得)为你多少次拍击手中的船桨。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怀古词。通过描绘小孤山在长江激流中傲然屹立的雄姿,赞颂其镇守中流的坚韧精神,借天公设峰的想象与击楫典故,抒发了对自然永恒的敬畏、对英雄气概的追慕,暗含对人生逆境中坚守信念的哲理性思考。
2. 写作手法
拟人:下阕以群山“掩映云千叠”“萦回紫翠”的柔美反衬小孤山的刚毅,赋予群山“退缩”的人性化动作,凸显小孤山“屹立中流”的坚韧。反衬:上阕以“滚滚长江水”与“突兀小孤山”形成对比:用长江“激浪”的汹涌湍急反衬小孤山“奇峰突现”的孤傲稳固,以自然界的狂暴力量凸显山体的中流砥柱之姿。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以“长江滚滚天际流”展现江面浩荡之势,“激浪崩云”四字强化了水势的凶险湍急。第二句“蓦然凝目见孤峰”突显视觉转折,小孤山如屏障般横截江流的雄姿跃然纸上。第三句“天公着意镇中流”运用拟人手法,将山体形成归因于造物意志,既赞其鬼斧神工,又暗含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此句与谢枋得“天地偶然留砥柱”异曲同工,皆凸显山势在惊涛骇浪中的定海神针之姿。下阕转写群峰映衬,“千峰云绕”与“万壑霞飞”勾勒出重峦叠嶂的背景,却以“皆避洪涛”暗写众山在激流前的退却。结句“独倚苍茫阅古今”赋予山体人格化特征,通过千年守望的意象,将自然景观升华为历史见证者。全词以实写虚,将山势的险峻与时间的永恒交织,在雄浑意境中注入哲理思考。该词突破秦观惯常的婉约笔法,通过“崩云”“镇流”“阅世”等刚健语汇,构建出壮阔的山水意象。虽延续“以景寓情”传统,但摒弃了缠绵悱恻的叙事模式,转而采用宏大的时空视角,在江天浩渺中寄寓对自然恒常的礼赞,展现出不同于“两情若是久长时”的豪放气象。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雄奇奔放的意象与恢弘格局相映生辉,在秦观以婉约见长的词作中实属罕见,堪称其突破传统藩篱的豪放笔触。
上一篇:宋·秦观《满园花》
下一篇:宋·秦观《如梦令·五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