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duì

朝代:宋作者:翁卷浏览量:1
duì
xiǎo
lái
qíng
tiān
hán
jǐng
qīng
méi
huā
fēn
luò
jǐng
lián
shēng
céng
shì
yín
zhāo
yǐn
shí
suì
ǒu
gēng
xiāo
shū
tóu
shàng
bái
èr
sān
jīng

译文

独自面对清晨到来的晴朗天色,时节变换后,景物显得格外清朗。梅花在地上零散地飘落,井中的水汽隔着帘子飘散出来。曾经吟诵过《招隐》诗章,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相伴耕作的愿望。看那头上稀疏的头发,已有两三根变得斑白。

逐句剖析

"独对晓来晴":独自面对清晨到来的晴朗天色,

"天寒景物清":时节变换后,景物显得格外清朗。

# 天寒景物清:一作天过时景物清。

"梅花分地落":梅花在地上零散地飘落,

"井气隔帘生":井中的水汽隔着帘子飘散出来。

"曾是吟招隐":曾经吟诵过《招隐》诗章,

"何时遂耦耕":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相伴耕作的愿望。

"萧疏头上发":看那头上稀疏的头发,

"已白二三茎":已有两三根变得斑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对》是宋代翁卷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自身独处的状态与清晨清朗寒冷的景物相呼应,奠定了清幽孤寂的基调;颔联通过梅花飘落、井气飘散的动态景象,细致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雅致;颈联由景入情,回忆过往吟诵归隐之作的经历,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及不知何时能实现的怅惘;尾联以头上已白的头发为引,传递出岁月流逝的感慨与理想未竟的无奈。此诗语言朴素自然,却精准生动,将写景与抒情巧妙融合,借日常景物与自身状态,层层递进地表达出丰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淳祐间曾领乡荐,以布衣终。在南宋末年诗派中,翁卷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诗学贾岛、姚合,苦意淬炼。在律诗中,翁卷尤注重中间四句的推敲,多写田园山水及隐居生活。代表作品有《乡村四月》《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等。著有《西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独对晓来晴,天寒景物清”,以简洁的语言开篇,既点明了“独对”的状态,又勾勒出清晨晴朗、天寒景清的画面。“独”字直接点出诗人孤身一人的情境,“晓来晴”交代了时间与天气,“天寒”点明时节特征,“景物清”则概括了此时景物的明朗洁净。这里以天气和时节为背景,将人的状态融入其中,通过环境的“清”与人物的“独”相呼应,为全诗奠定了清幽而略带孤寂的基调,语言朴素却精准地营造出特定的氛围。颔联“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聚焦于具体景物,展现出细微而生动的画面。“梅花”是冬日里的典型意象,“分地落”写出梅花零散飘落于地面的样子,既体现了梅花的清雅,又暗含着一丝凋零之感;“井气”是从井中升起的水汽,“隔帘生”则描绘出水汽隔着帘子缓缓飘散的状态,增添了画面的朦胧与静谧。两句以动写静,通过梅花飘落、井气飘散的动态,反衬出环境的宁静,同时借梅花的高洁、水汽的朦胧,进一步丰富了首联营造的清幽意境,体现出诗人对景物观察的细致。颈联“曾是吟招隐,何时遂耦耕”,由写景转入抒情,衔接自然。“曾是”二字引出过往的经历,“吟招隐”表明诗人曾经吟诵着招揽隐士的诗篇,暗含着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何时”以疑问的语气,抒发了对“耦耕”,也就是与他人相伴耕作的田园生活的期盼,以及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这一愿望的怅惘。这里通过今昔对比,将过往的向往与当下的期盼结合,情感真挚,从对景物的描摹自然过渡到对人生理想的抒发。尾联“萧疏头上发,已白二三茎”,以自身状态作结,情感深沉。“萧疏”直接形容头发的稀疏,“已白二三茎”则具体写出了头发变白的景象,这一细节既展现了诗人的衰老,又将前文对归隐的向往、对愿望难遂的怅惘落到实处,时光的流逝让这份期盼更添了几分急迫与无奈。以头发变白这一具体的形象收尾,不用直白的抒情,却将岁月流逝的感慨、人生理想未竟的怅惘蕴含其中,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翁卷《幽居》

下一篇:宋·翁卷《步虚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