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何稠叠":绿树层层叠叠,长得多么茂密,
"清风稍羡余":清风吹来,让人感到惬意舒逸。
"枕萦云片片":片片云朵仿佛在枕边萦绕,
"帘透雨疏疏":稀疏的雨丝透过帘子轻轻飘入。
"修笕通泉壑":长长的竹管连通了山泉沟壑,
"残碑出野锄":田间锄地时,一块残碑露出了踪迹。
"丘陵知几变":丘陵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变迁,
"耕稼学陶渔":如今在此耕种,我效仿古人渔猎为生。
# 学:《瀛奎律髓》卷二九作“杂”。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淳祐间曾领乡荐,以布衣终。在南宋末年诗派中,翁卷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诗学贾岛、姚合,苦意淬炼。在律诗中,翁卷尤注重中间四句的推敲,多写田园山水及隐居生活。代表作品有《乡村四月》《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等。著有《西岩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绿树何稠叠,清风稍羡余”以白描手法勾勒夏日山林图景。“稠叠”二字状写绿树层层叠叠的繁茂形态,视觉上形成浓密的空间感;“稍羡余”则通过拟人化手法,将清风赋予情感,仿佛清风也因树影婆娑而流连忘返,暗喻诗人对自然清幽环境的歆羡之情。此联以景入情,为全诗奠定闲适基调。颔联“枕萦云片片,帘透雨疏疏”延续前联意境,将视角转入室内。“枕萦云”三字极具画面感,描绘出云朵萦绕床头的动态,虚实相生,营造出如在云端的缥缈意境;“帘透雨”则以细密的雨声为听觉补充,疏雨穿帘的细节强化了山居的静谧氛围。此联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法,将自然元素融入起居空间,展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颈联“脩笕通泉壑,残碑出野锄”转向人文景观。“脩笕”指竹制引水管道,连接山泉与沟壑,既是实用设施,又隐含“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残碑”则是历史遗迹,因农夫锄地而偶然现世,暗示文明与自然的交融。此联通过“通”与“出”两个动词,将动态的生活场景与静态的历史遗存并置,形成时空交错的张力,为尾联的哲理思考埋下伏笔。尾联“丘陵知几变,耕稼学陶渔”收束全篇,以时空变换的宏大视角深化主题。“丘陵”作为自然地貌的象征,其形态的沧桑变迁暗喻历史的循环往复;“耕稼陶渔”则化用陶渊明归隐典故,表达对躬耕自足生活的向往。此联将自然规律与人生选择联结,既呼应前文的山水田园描写,又升华至对生命本质的哲思。
上一篇:宋·翁卷《道上人房老梅》
下一篇:宋·翁卷《送蒋德瞻节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