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宿
shàng
qīng
gō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yǒng
liáo
liáo
shàng
qīng
xià
tīng
wàn
sōng
shēng
xīng
chén
dùn
jué
rén
jìn
fēng
zēng
bài
yuè
míng
zǎo
suì
wén
fáng
zhì
dào
zhōng
nián
yōu
huàn
míng
ān
tǎng
西
fēng
zhù
cháng
jiù
cháo
xiān
wèn
yǎng
shēng

译文

长夜寂静,我在上清宫休憩,听着山下万千山谷传来的松涛声。星辰仿佛离人更近了,风雨也从未遮蔽过明亮的月光。年轻时沉迷文辞,耽误了追求大道,中年时忧心国事,只换来虚名。若能在西峰结一座草庵,我便常去向巢仙请教养生之道。

逐句剖析

"永夜寥寥憩上清":长夜寂静,我在上清宫休憩,

"下听万壑度松声":听着山下万千山谷传来的松涛声。

"星辰顿觉去人近":星辰仿佛离人更近了,

"风雨何曾败月明":风雨也从未遮蔽过明亮的月光。

"早岁文辞妨至道":年轻时沉迷文辞,耽误了追求大道,

"中年忧患博虚名":中年时忧心国事,只换来虚名。

"一庵傥许西峰住":若能在西峰结一座草庵,

"常就巢僊问养生":我便常去向巢仙请教养生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上清宫》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诗人在青城山上清宫夜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永夜寥寥憩上清,下听万壑度松声"展现了道观的清幽环境,松涛声更添几分空寂。"星辰顿觉去人近"一句生动道出山势之高,仿佛伸手可摘星辰。后四句转为抒情,诗人反思早年耽于文辞、中年忧患国事的经历,最终以"常说巢仙问死生"表达归隐问道之志。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既有对高山夜景的描绘,又饱含人生感悟,体现了陆游晚年淡泊宁静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陆游在青城山上清宫过夜时,被山中的夜景和松涛声所感动,联想到自己年轻时追求文采而耽误修道、中年又为虚名所困的经历,写下了这首诗。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的资料说是1174年10月,也有的说是1177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宿上清宫》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他表达了隐居山林、向仙人请教养生之道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永夜寥寥憩上清,下听万壑度松声。”以“万壑度松声”的动衬托“永夜寥寥”的静,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置身仙境的超脱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描绘了深夜在上清宫休憩的宁静场景,“永夜寥寥”突出了长夜的寂静与空旷,“万壑度松声”则通过松涛声反衬出山间的幽深与静谧。这一联以动衬静,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置身仙境的超脱感。​​颔联​​:诗人通过星辰“去人近”的错觉,暗喻上清宫地势之高。后句以风雨遮不住月明的意象,象征即便经历磨难,内心的光明依然存在。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富有深意。​​颈联​​:诗人反思早年沉迷文辞而忽略了追求大道,中年又因忧患虚名。这两句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自省,表达了对功利与虚名的批判,以及对“至道”的向往。​​尾联​​:诗人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西峰结庵,向巢仙(隐士)请教养生之道。这一联既是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也体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朝中措·咚咚傩鼓饯流年》

下一篇:宋·陆游《秋夜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