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o
zhōng
cuò
·
·
dōng
dōng
nuó
jiàn
liú
niá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dōng
dōng
nuó
jiàn
liú
nián
zhú
yàn
dòng
jīn
chuán
cǎi
yàn
nán
xuě
qián
mèng
huā
kōng
diǎn
chūn
yán
wén
yuán
xiè
bìng
lán
chéng
jiǔ
huí
shǒu
rán
míng
yuè
méi
shān
fēng
miào
yīng
tiān

译文

咚咚作响的傩鼓送别旧年,摇曳烛焰映照着华贵酒器。彩色纸燕难寻往昔旧梦,雪花徒然装点春日妍丽。像司马相如称病闲居,如庾信长期漂泊羁旅,回首往事满心凄然。明月夜梅山传来悠悠笛声,和风中禹庙旁黄莺啼鸣于春日晴天。

逐句剖析

"咚咚傩鼓饯流年":咚咚作响的傩鼓送别旧年,

"烛焰动金船":摇曳烛焰映照着华贵酒器。

"彩燕难雪前梦":彩色纸燕难寻往昔旧梦,

"酥花空点春妍":雪花徒然装点春日妍丽。

"文园谢病":像司马相如称病闲居,

"兰成久旅":如庾信长期漂泊羁旅,

"回首凄然":回首往事满心凄然。

"明月梅山笛夜":明月夜梅山传来悠悠笛声,

"和风禹庙莺天":和风中禹庙旁黄莺啼鸣于春日晴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朝中措·咚咚傩鼓饯流年》为陆游晚年所作的一首词,收录在《剑南诗稿》。词里以“傩鼓送别旧岁”这一岁时民俗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深切感叹,其创作时间大致在陆游罢官后退隐山阴的时期(约1189-1210年)。作品既有着李白诗中那种雄奇的想象,又蕴含杜甫诗里的沉郁顿挫之风,展现出陆游词作中常见的爱国情意,词的结尾“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以江南春日景致作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段,对应陆游三次罢官经历里的最后一次(1189年)到他逝世(1210年)。当时,陆游因“嘲咏风月”的罪名被弹劾,长时间闲居在山阴老家。词中写到了“傩鼓”这一除夕驱疫的仪式,由此能推测,作品或许是在山阴乡居时写的。陆游晚年的诗词,常常以岁时节令为依托,寄托对家国的忧虑和人生的感悟,这首词便是其中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民俗抒情词。描绘了从冬日傩祭到春日梅山笛夜、禹庙莺天的画面转换,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深沉感慨,体现陆游晚年蛰居山阴时,于民俗意象中寄寓的家国忧思与人生体悟。

2. 写作手法

起兴:“咚咚傩鼓饯流年”以傩祭鼓声起兴。傩鼓是岁末民俗中驱邪祈福、送别旧年的标志性声音,开篇借这一民俗声响,先声夺人。一方面,把抽象的“流年”(时光),借具体可闻的鼓点,让无形时间有了可感知的载体;另一方面,依托傩鼓驱邪的民俗寓意,暗含对岁月阴霾的驱逐,为全词奠定在民俗仪式感中寄寓复杂心绪的基调,以民俗之景、之音,引出下文对往昔与当下的多重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阕:“咚咚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以傩祭鼓声起兴,鼓点既是时间流逝的具体呈现,又暗含驱逐岁月阴霾的隐喻。在南宋民俗里,傩鼓是岁末驱邪祈福、送别旧年的重要符号,诗人借“咚咚”鼓点,将抽象的时间流逝,转化为可听闻、可感知的声响,让“饯流年”这一行为有了依托。“烛焰动金船”紧随其后,摇曳烛火映照着华贵酒器,明暗闪烁间,营造出岁末宴饮的氛围感,既呼应“饯流年”的仪式感,又以细微的动态,暗示时光在光影摇曳中悄然消逝。“䌽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笔锋一转,从岁末场景过渡到对往昔与当下的对照。“䌽燕”本是春日繁华、欢娱的象征,可“难寻前梦”四字,将曾经的美好欢愉碾作尘泥,或许是往昔与友人同游、把酒言欢的盛景,或许是壮志未酬时的满腔热忱,如今都成缥缈旧梦,再也抓不住了。“酥花”即雪花(一说指花灯),以“空点春妍”,将雪花飘落本是装点春日的美事,可在词人眼中,却只剩“空”与“点”,春日妍丽因这“空”字,染上寂寥底色,美好事物徒有其表,无法填补内心对时光、对壮志的失落,于写景中藏尽对岁月易逝、旧欢难再的怅惘。下阕:“文园谢病,兰成久旅,回首凄然”,接连化用典故。“文园谢病”借司马相如称病闲居,暗指自身抱病、仕途失意;“兰成久旅”以庾信(小字兰成)长期羁旅北朝自比,道尽漂泊异乡、归期难定的凄苦。陆游一生渴望报国,却屡遭罢黜,长期蛰居山阴,这两句将个人身世与历史典故交融,把“谢病”的无奈、“久旅”的孤寂,凝练成“回首凄然”的感叹,回首过往,是壮志被消磨的痛,是漂泊无依的酸,层层心绪积压,终成一声沉重叹息。“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结尾以两幅画面收束全篇,看似跳脱,实则藏着更深沉的意蕴。“明月梅山笛夜”,清冷月光洒在梅山,悠扬笛声在夜色里飘荡,孤寂中透着遗世独立的清旷;“和风禹庙莺天”,春日和风吹拂禹庙,黄莺啼鸣喧闹,明媚中裹着历史的厚重。这两句,一静一动、一幽一明,既是对往昔游历、听闻的回忆,也是对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无声感慨。明月、笛声、和风、莺啼,这些美好却带着淡淡怅惘的意象,与上阕“难寻前梦”“空点春妍”呼应,将个人身世之悲,融入对时光、对家国的感怀里,岁月流转,自己在漂泊与失意中逐渐老去,可山河民俗依旧循环,徒留自己在新旧交替间,孤寂又怅惘,让全词的抒情,在含蓄的画面中,愈发深沉厚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叹老》

下一篇:宋·陆游《宿上清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