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断苍梧竟不归":舜帝去了苍梧,如云朵断开,竟然再也没有归来,
# 苍梧:亦曰九嶷。《史记》:“舜崩于苍梧。”又《礼记》:“舜葬于苍梧之野。”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诗:“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江边古庙锁朱扉":江边的古老舜庙,朱红色的门紧紧锁着。
# 朱扉:谓赤色之山门也。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诗:“晓入朱扉启,昏归画角终。”
"山川不为兴亡改":山川并不会因为朝代的兴盛与衰亡而改变,
"风月应怜感慨非":清风明月应该怜悯我面对历史变化产生的感慨。
# 风月:见《梁书·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孤枕有时莺唤梦":独自枕着枕头,有时黄莺啼叫唤醒我的梦,
"斜风无赖客添衣":斜风毫无缘由地吹来,迫使旅客增添衣物。
# 斜风无赖:犹言无情斜风也。
"千年回首消磨尽":回首千年,一切都被时光消磨殆尽,
"输与渔舟送落晖":自己只能像渔舟一样,目送落日的余晖。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云断苍梧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借舜帝不归、古庙锁门之景,营造历史沧桑氛围,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借山川、风月之景,将自然与历史兴亡、个人感慨相融合,表达对历史的叹惋。拟人:“风月应怜感慨非”赋予风月以人的情感,说风月也怜悯诗人面对历史变化而产生的感慨,使诗句更具感染力,强化了情感表达。
2.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开篇即点明舜帝南巡至苍梧后便再未归来,而江边的舜庙如今朱门紧闭。这两句营造出一种寂寥、沧桑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怀古伤今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颔联:此联将目光从舜庙拓展到广阔的山川风月。山川历经无数朝代兴亡,依然如故,形成一种永恒与变迁的对比。而风月仿佛也怜悯诗人面对历史变迁所产生的感慨,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颈联:诗人从对历史的感慨转向自身处境的描写。独自在庙中孤枕而眠,时有莺啼将自己从梦中唤醒,斜风无端地吹来,迫使诗人增添衣物。这两句通过描写个人的孤独与外界环境的变化,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奈情绪。尾联:诗人回望千年历史,感慨一切都已被时光消磨殆尽。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像那目送落日余晖的渔舟一样,无能为力。此句以景结情,将诗人对历史、人生的无奈与叹惋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
上一篇:宋·陆游《春雨绝句》
下一篇:宋·陆游《八十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