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jià
xuān
xiàng
ér
tóng
shuō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jià
xuān
xiàng
ér
tóng
shuō
dài
mǎi
xīn
fēng
yuè
tóu
bái
zǎo
guī
lái
zhòng
huā
huā
kāi
gōng
míng
hún
shì
cuò
gèng
liáng
zhuó
jiàn
shuō
xiǎo
lóu
dōng
hǎo
shān
qiān
wàn
chóng

译文

经常对儿辈们说,在带湖可以欣赏清风明月等美好风景。都老了,早点回来吧,种植的花儿都已经开放了。仕途功名都是错误的,再也不要去想它了。听说带湖宅第集山楼东边,好山好水重重叠叠,美景无限。

逐句剖析

"稼轩日向儿童说":经常对儿辈们说,

# 儿童:指儿辈。《稼轩集钞存》作“儿曹”,玆从四卷本甲集。广信书院本无此首。,日:经常地、每天地。

"带湖买得新风月":在带湖可以欣赏清风明月等美好风景。

# 买得新风月:带湖原为一片荒地,是作者在仕宦期间买下,然后进行了一番改造建设,成为一处新居。风月,指风景。

"头白早归来":都老了,早点回来吧,

# 头白早归来:“头白”二句:此乃家人语,盼其早归。宋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归:回来。

"种花花已开":种植的花儿都已经开放了。

"功名浑是错":仕途功名都是错误的,

# 浑:全。

"更莫思量着":再也不要去想它了。

# 思量着:即思量。著,语助词。

"见说小楼东":听说带湖宅第集山楼东边,

# 小楼:集山楼。宋·洪迈《稼轩记》:“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但《稼轩记》所提到的建筑,在稼轩词文中多未涉及,当洪迈写此记时,这些建筑还在规划中,到本年作者将要归休时,多数也还有名无实。词中的“小楼”,《稼轩记》里虽叫集山楼,但后来见于词集的只有雪楼的名字而已。,见:听。

"好山千万重":好山好水重重叠叠,美景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以浅俗语言书写归隐之志,通过“带湖风月”“种花花已开”等田园意象,展现作者对仕途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上片以“头白早归来”点明归乡之意,下片“功名浑是错”直斥世俗追求,最终以“好山千万重”的开阔意境收束,暗喻精神超脱。全词运用借景抒情与虚实结合手法,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在隐逸题材中呈现出“平淡见真淳”的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菩萨蛮》创作于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期间。当时辛弃疾面临着被言官弹劾而可能罢官的危机,他对此已有预感,于是在上饶带湖修建新居,为罢归做准备,此词就作于带湖宅第将成而人未归去之时。辛弃疾一心报国,却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壮志难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内心充满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所以借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即将退闲的复杂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归隐生活题材的词,借带湖的“新风月”、盛开的花以及小楼东的千万重好山等景象,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厌倦和看淡,展现出一种想要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心境与情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作者通过“带湖买得新风月”“见说小楼东,好山千万重”等句,借带湖的风光以及小楼东边的千万重好山,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对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直抒胸臆:“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着”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看法,认为追求功名是错误的,不要再去想它了,毫不掩饰地抒发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过去追求功名的反思,将内心的真实想法直白地展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虚实结合:“带湖买得新风月”“种花花已开”是实写,描绘了作者在带湖的实际生活场景和所见之景,是眼前的真实情况。“见说小楼东,好山千万重”中的“见说”有听说之意,这里的“好山千万重”可能是作者听闻的,不一定是亲眼所见,带有一定的想象成分,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内容。以景结情:词的结尾“见说小楼东,好山千万重”,没有继续直抒情感,而是以描绘小楼东边的山景作结,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的向往以及对功名的超脱等情感都融入到这千万重好山的景象之中,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远。

3. 分段赏析

上片:前两句“稼轩日向儿童说。带湖买得新风月”以轻松口吻开篇,诗人以“稼轩”自称,向孩童讲述带湖新居的自然风光,“新风月”既是实景,也暗含对田园生活的珍视。后两句“头白早归来。种花花已开”转折递进,“头白”点明年岁已高,“早归来”呼应前文对归隐的向往,而“种花花已开”则以田园劳作的细节,暗示归隐后的闲适与生命的延续,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也隐喻理想的实现。下片:换头处“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着”直抒胸臆,以决绝语气否定功名追求,“浑是错”三字掷地有声,暗含对仕途沉浮的厌倦。结尾“见说小楼东。好山千万重”宕开一笔,以景结情,“小楼东”的方位指向与“好山千万重”的开阔意象,既呼应上片的“带湖风月”,又以山水永恒反衬功名虚幻,最终将情感升华至对自然永恒与生命真谛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

下一篇:宋·辛弃疾《绿头鸭·七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