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chūn
guāng
huā
xià
yóu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2
chūn
guāng
huā
xià
yóu
biàn
便
zhǔn
bèi
luò
huā
chóu
bǎi
nián
fēng
chuī
què
wàn
shì
sān
píng
èr
mǎn
xiū
jiāng
rǎo
rǎo
yōu
yōu
shēng
shì
bǎi
yōu
xīn
chóu
xiāng
pāo
shě
yào
bàn
chūn
guī
tiān
jìn
tóu

译文

不要沉溺在春光中在花下游玩。就必须要准备好面对落花时的忧愁。人生百年就像被雨打风吹一样,世间万事只求三平二满(平稳、随遇而安)就好。把世间的纷扰之事,付与悠悠岁月。此生在世上就会百事无忧。将新产生的忧愁依次抛开舍弃,要伴随着春天一起走到天的尽头。

逐句剖析

"莫殢春光花下游":不要沉溺在春光中在花下游玩。

# 殢:滞留。

"便须准备落花愁":就必须要准备好面对落花时的忧愁。

"百年雨打风吹却":人生百年就像被雨打风吹一样,

"万事三平二满休":世间万事只求三平二满(平稳、随遇而安)就好。

# 三平二满:宋人口语,犹言平稳过得去。

"将扰扰":把世间的纷扰之事,

# 扰扰:指纷乱繁杂之事。

"付悠悠":付与悠悠岁月。

"此生於世百无忧":此生在世上就会百事无忧。

"新愁次第相抛舍":将新产生的忧愁依次抛开舍弃,

# 次第:转眼间;须刻;多数之辞。

"要伴春归天尽头":要伴随着春天一起走到天的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莫殢春光花下游》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词,创作于庆元二年(1196),彼时飘泉居第刚刚建成。词人借登游“一丘一壑”之景,倾吐了处于退闲生活中的旷达心境。在那段时光里,辛弃疾的内心或许曾有过片刻宁静。然而,他并非那种热衷于对生死、天人关系等哲学命题进行深度思索的人,始终心系现实的此岸世界。他的心中,功名之念极为浓重,对世事的愤懑不满也深入骨髓。而且,他未能从禅宗的深邃哲理中真正获得领悟,仅仅学到了一种外在的超脱姿态。这便使得,当他写下“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这样看似要抛开一切愁绪的词句时,反而更加凸显出他其实难以摆脱愁绪的缠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词,它描绘了词人感慨春光易逝,劝人莫贪恋春日繁花下游玩,因落花时又将添愁。“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体现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认知,劝人不要过于追求圆满。下阕“将扰扰,付悠悠”表达出要将尘世纷扰付之淡然,“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愿伴春去的意境,整体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怀,以及试图超脱世俗烦恼、顺应自然的旷达心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以春光起笔,“莫殢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借春日赏花与落花之景,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易逝,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变化的忧愁。直抒胸臆:“将扰扰,付悠悠。此生於世百无忧”直接表达出词人对纷扰世事的超脱态度,展现出旷达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头两句“莫殢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点明主题,以劝诫口吻,从对春光的享受过渡到对春光逝去的忧虑,为下文对人生的思考做铺垫。接着“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将对春光的感慨延伸到人生层面,表达出对人生和世事的一种豁达认知,强调要以平和心态面对人生的风雨与世事的不完美。下阕:“将扰扰,付悠悠。此生於世百无忧。”进一步深化这种豁达态度,表明要放下世间纷扰,追求无忧生活。“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则将这种态度具体化为抛开新愁,与春相伴到天涯,表达出超脱新愁、洒脱随性的情怀,收束全词,强化了旷达洒脱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其一 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下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其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