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水":西江的水悠悠流淌啊,
# 西江:章贡二水汇成赣水,这里的西江即指赣江而言。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八·赣水》:“在府城北。其上源为章、贡二水。贡水一名东江,源出福建长汀县新路岭,……西至(赣州)府城西北,会于章水。章水一名西江,源出于南安府聂都山,……亦会支川而东达(赣州)府城西,环城而北,会于贡水,自此名赣水。北流三百里,至吉安府万安县,其间有九滩,……俱属赣县;又经九滩乃至万安,所谓十八滩也。江在县境者一百八十里,滩之怪石如精铁,突兀廉厉,错峙波面。”一说即西来的大江,指长江。《庄子》:“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道是西江人泪":人们说这西江水,就像是江西百姓的眼泪。
# 道是西江人泪:一作“道是西风人泪”。
"无情却解送行人":江水虽然无情,却懂得载着远行的人离去,
"月明千里":在明月映照下奔向千里之外。
"从今日日倚高楼":从今往后,我将会日日倚靠在高楼之上,
"伤心烟树如荠":看着令人伤心的远方烟雾笼罩的树木,渺小如同荠菜。
# 如荠:像荠菜似的。《颜氏家训·卷三·勉学》引《罗浮山记》:“望平地,树如荠。”荠,荠菜,多年野生植物,叶可食。
"会君难":与君相聚是如此艰难,
"别君易":可分别却这般容易,
"草草不如人意":此次相聚如此仓促,实在是不如人意。
# 草草:仓促。
"十年著破绣衣茸":你在仕途上奔波了十年,把崭新的绣衣穿得连绒毛都磨破了,
# 绣衣:用彩线刺绣的丝绸衣服,这里指官服。汉武帝时置绣衣直指官,身着绣衣,持斧,分部治狱讨奸。宋代的各路提点刑狱,就是行使同样的职务,因称“绣衣使者”。而转运副使、判官等一路漕使也与提刑职务相近,同负有监察的权力,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绣衣使者”。,著破:穿坏。,十年:非实数,盖言其多年也。
"种成桃李":却也培育出了不少如桃李般的人才。
# 种成桃李: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宋·李绹《和杜祁公致仕》诗:“收得桑榆归物外,种成桃李满人间。”
"问君可是厌承明":想问一问你,是不是已经厌倦了朝廷的生活,
# 厌承明:这里是不愿在朝廷为官的意思。《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注:“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西都赋》:“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东方鼓吹千骑":要知道在朝为官,可是能享受那东方鼓吹、千骑簇拥的荣耀威风啊。
# 东方鼓吹千骑:汉代乐府《陌上桑》有罗敷女自夸其夫婿之诗句:“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方千骑”既是“专城居”的仪仗队,后专用作州郡守臣或太守到任之典故。鼓吹,太守赴任时的军乐。
"对梅花、":面对着梅花、
"更消一醉":不如让我们再痛饮一场,一醉方休。
# 消:值得。
"看明年、":期待着明年、
# 看明年:一作“有明年”。
"调鼎风味":你能有治理国家、大展宏图的风采。
"老病自怜憔悴":如今我年老体弱,只能自己怜悯自己这憔悴的模样。
"过吾庐、":倘若有人路过我的茅庐、
# 庐:指作者上饶带湖的新居。
"定有幽人相问":定会有隐居的幽人来询问我的情况,
# 幽人:幽居、幽雅之人。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岁晚渊明归来未":只是不知道到了岁末晚年,我能否像陶渊明一样归来归隐。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词。此词营造出哀伤惆怅氛围,描绘了与友分别仓促不如人意的场景,体现了友人仕途经历,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待,也抒发了自身老病感慨与归隐向往。
2. 写作手法
比喻:“西江水。道是西风人泪。”词人将西江之水比作人的泪水,且点明是西风所催生的泪。把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以江水的滔滔不绝比喻泪水之多、愁绪之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悲伤情感,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拟人:“无情却解送行人,月明千里。”“无情”本用于形容人没有感情,这里赋予西江水以人的特性,说它“无情”却又“解送行人”,仿佛西江水故意在月明千里的清冷氛围中,送别行人,增添了离别的惆怅和孤寂之感。同时,“月明千里”描绘出明月洒下千里清辉的景象,月本无情,但在离人眼中,这清冷的月光似乎也懂得人间的离别之苦,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哀伤。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西江水。道是西风人泪”,以景起兴,西江水悠悠流淌,词人将其与西风、人的泪水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无情却解送行人,月明千里”,西江水本是无情之物,却偏偏承担起送别友人的任务,明月千里照着离人,更增添了离别的孤寂与凄凉,借景抒情,将对友人的不舍融入这清冷的月色与江水之中。“从今日日倚高楼,伤心烟树如荠”,词人想象从今往后,自己将日日倚靠高楼,望着如荠菜般渺小的烟树而伤心,通过这一动作和场景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思念之情。下片“会君难,别君易。草草不如人意”,直接抒发感慨,点明与友人相聚艰难、分别容易,此次相聚太过仓促,未能尽兴,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短暂的遗憾和对离别的无奈。“十年著破绣衣茸,种成桃李”,“十年”体现出时间之长,“著破绣衣茸”暗示友人在仕途上奔波劳累,历经艰辛,“种成桃李”则可能暗示友人在任职期间培养了不少人才,有一定的政绩,这两句从侧面展现了友人的仕途经历。“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吹千骑”,“承明”指代朝廷,词人询问友人是否厌倦了朝廷的生活,“东方鼓吹千骑”描绘出友人若在朝为官将享有的荣耀和威风,体现出对友人内心想法的理解和关切。“对梅花、更消一醉”,面对梅花,与友人共饮消愁,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也衬托出此时离别的伤感氛围,借酒消愁更显愁情之深。“有明年、调鼎风味”,“调鼎”原指烹饪食物,后常用来比喻治理国家、担任宰相等重要职务,词人期待友人在明年能够大展宏图,在政治上取得更高的成就,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老病自怜憔悴”,笔锋一转,词人回到自身,感慨自己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对自身现状充满怜悯和哀叹,流露出对仕途的疲惫和失望。“过吾庐、定有幽人相问,岁晚渊明归来未”,词人以陶渊明自比,询问自己是否能在晚年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想象归隐后会有幽人来拜访自己的茅庐,体现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渴望摆脱仕途的烦恼,过上自由自在、闲适恬淡的生活。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的主题虽然仍是送别时的伤感,但在写法上并未延续同类作品中常见的粗放笔法。它选择从细腻之处展开描绘,情感表达上循序渐进。作者将自己当时的失意心绪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感念融合统一,以相对含蓄委婉的笔触呈现出来。尤其是词作末尾的三句,构想出与隐逸之人的对话作为结束,这种手法也让整首词显得意境深远且含而不露。
# 起悲愤。似豪实郁。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