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当年":我当年习惯了赴赏花饮酒之约。
"行乐处":在寻欢作乐的地方,
"轻裘缓带":身着轻便皮裘,
# 轻裘缓带:指华贵休闲的衣服。《晋书·羊祜传》:“祜镇荆州,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轻裘,轻暖的毛皮衣服。缓带,柔软宽松的衣带。喻闲雅从容。
"绣鞍金络":衣带宽松,骑着装饰了绣花马鞍和金笼头的骏马。
# 金络:饰金的马络头。此二物皆华贵的象征。,绣鞍:有刺绣图案装饰的漂亮马鞍。
"明月楼台箫鼓夜":在明月高悬的夜晚,
# 明月楼台箫鼓夜:胡仔纂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引“《后山诗话》云:白乐天云:‘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非富贵语,看人富贵者也。”又,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箫鼓夜:柳永《望海潮》写太守夜游:“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梨花院落秋千索":楼台里传出箫鼓之声,在梨花院落欣赏月色,荡秋千。
# 梨花院落秋千索:《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引苕溪渔隐曰:“故公(指晏殊)每言富贵,不及金玉锦绣,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梨花院落,富贵人家气象。梨花院落:富贵人家气象。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共何人、对饮五三钟":和什么样的人一起,
"颜如玉":对饮几杯酒呢?原来是容颜如玉的女子。
# 颜如玉:指容颜如玉的女子。
"嗟往事":感叹过去的事情,
# 嗟:叹息,感叹。
"空萧索":只剩下一片萧条冷落。
# 萧索:萧条冷落。江淹《恨赋》:“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怀新恨":心中怀着新的遗憾,
"又飘泊":又开始四处漂泊。
# 飘泊:指异乡仕宦生涯。
"但年来何待":只是近年来还在等待什么呢,
"许多幽独":只剩下许多的孤独寂寞。
# 幽独:深隐于心中的孤独感。
"海水连天凝望远":海水与天空相连,
# 凝望远:凝神远望。
"山风吹雨征衫薄":凝神远望;
# 征衫:仕宦奔波的披衫。
"向此际、羸马独骎骎":在此时,
# 骎骎: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喻指行色匆匆。《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羸马:瘦弱的马。
"情怀恶":骑着瘦马独自匆匆前行,心情糟糕透了。
# 情怀恶:心情极坏。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描绘了往昔仕宦时的闲适奢华生活,如“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以及当下奔波仕途的孤寂愁苦,像“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感怀,对如今漂泊、无法作为的失意、无奈与悲愤之情,尽显内心的孤独与怅惘。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上片往日仕宦生活的闲雅从容,如“轻裘缓带,绣鞍金络”等,与下片今日奔波仕途之苦,像“怀新恨,又飘泊”“情怀恶”等进行对比,突出今昔境遇的巨大差异,强化了对当下处境的不满与悲愤。用典:“轻裘缓带”化用《晋书・羊祜传》中羊祜镇荆州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的典故,展现自己昔日帅镇各地时军旅生活的从容闲雅,有儒将风范。借景抒情:“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借海水连天、山风吹雨的景象,抒发自己在赴京途中的焦虑、迷茫与孤独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片集中笔墨描绘往昔仕宦生活的惬意与华贵。起首“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短短数语,不仅点明了时间维度为对过往岁月的回溯,“饱经惯”三字更是将往昔长时间沉溺于花天酒地生活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迅速为上片奠定了奢华闲适的基调。“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此句巧妙化用《晋书·羊祜传》中羊祜镇荆州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的典故,生动展现出作者在出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抚使期间,那种从容不迫、潇洒自如的儒将风采。身着轻软的裘衣,束着宽松的衣带,骑着配有精美绣鞍与金络头的骏马,尽显军旅生活的闲适与优雅。“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则从居家生活场景入手,化用晏殊等文人的诗意。明月高悬的夜晚,于楼台之上,听闻悠扬的箫鼓之声;在梨花盛开、溶溶月色笼罩的院落中,秋千悠然飘荡。通过这些细腻的场景描写,将家庭生活的富足与温馨渲染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凸显往昔生活的华贵与美好。“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以“共何人”抛出疑问,勾起读者的好奇,紧接着以“颜如玉”作答,清晰展现出作者与貌美的姬妾一同举杯对饮的欢乐画面,让往日生活的欢乐惬意跃然纸上。下片则笔锋一转,着力刻画今日奔波仕途的苦涩与艰难。“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前两句宛如一声沉重的叹息,回首往昔,只剩下萧条冷落、不堪回首的感慨,这与上片所描绘的奢华热闹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让人深切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变迁。而后两句则直截了当地倾诉出对当下漂泊不定仕宦生涯的怨恨。如宋孝宗淳熙四年,作者刚从江陵移帅隆兴,到任仅三个月便被召回,彼时就曾发出“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的感叹;如今在帅闽任上还不到一年,又要应召入朝,频繁的调动使得作者满心愤懑,故而有“怀新恨,又飘泊”之语。“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结合作者在《水调歌头》中所流露出的对宦场险恶的清醒认知,以及渴望“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即辞官归里的意愿,可知此句深刻地道出了年来帅闽期间,独自默然面对一切,内心倍感压抑与孤独的心境,也表达出急切想要摆脱这种束缚的强烈想法。“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此句细腻地描绘了作者赴京途中的所见所感。极目远眺,海水与天际相连,茫茫一片,无边无际,给人以无尽的茫然之感;山间的冷风裹挟着冷雨袭来,单薄的征衫难以抵挡寒意,而这恶劣的天气状况恰似作者此刻面对仕途的艰难处境,前途未卜,危机四伏。作者巧妙地借景抒情,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融入这苍茫的景色之中。结尾“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描绘出作者在此时此地,骑着瘦弱的马匹独自匆匆前行的画面,尽显其年老力衰、孤立无援的窘态。而“情怀恶”三字更是毫不掩饰地直抒胸臆,将对宦海浮沉的强烈不满情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具有极强的情感冲击力,让读者深切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愤懑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辛弃疾《满江红》一词以鲜明的今昔对比,生动展现出其仕宦生涯的巨大落差,情感沉郁真挚。用典自然,借景抒情巧妙,语言虽未刻意雕琢却极具感染力。它真实反映了辛弃疾在仕途坎坷中的复杂心境,展现作者壮志难酬、愤懑无奈的情感。
# 这是他对早年携妓歌舞行乐生活的总结。辛弃疾的一生,从词集中看,每一个阶段都与歌妓有不尽之情,这是他人生的特点,也是宋代士大夫人生的普遍特点。以前对辛弃疾与歌妓之关系,虽间有提及者,但尚乏系统考察。因为不了解他与歌妓的关系,就不明白他的词何以有摧刚为柔的特征。辛弃疾生平曾有英雄作为,但英雄情长,却是他的词的特质。概观之,他的词是风云气足与儿女情多的结合体。雄与艳、豪与婉、健与柔不是构成他词的两面性,而是融合为一,即所谓刚柔相济。辛弃疾之雄,来自其家国情感;辛弃疾之柔,来自其儿女情怀。这,才是真实的辛弃疾。
现代浙江海洋大学教授程继红《带湖与瓢泉:辛弃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
上一篇:宋·辛弃疾《浣溪沙·漫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