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淙淙万音落石颠":水帘从石头顶端落下,
"皎皎一派当檐前":发出淙淙的万千声音,洁白的一片垂在屋檐前。
"清风高吹鸾鹤唳":清风吹过,水帘发出如同鸾鹤鸣叫般的声音,
"白日下照蛟龙涎":白日照耀下,水帘好像蛟龙的涎水。
"浮云妆额自能卷":浮云如同美人妆额能自行卷曲,
"缺月琢钩相与县":缺月像雕琢的玉钩与水帘相互悬挂。
"朱门试问幽人价":在朱门之人询问幽人这水帘的价值时,
"翡翠鲛绡不直钱":(幽人认为)珍贵的翡翠鲛绡都不值钱。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比喻:“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将水帘的声音比作鸾鹤的鸣叫,将水帘的形态比作蛟龙的涎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帘的奇妙声响和独特形态。夸张:“淙淙万音落石颠”,用“万音”夸张地表现出水帘落下时声音的丰富和宏大,突出其气势。想象:“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诗人想象浮云如美人妆额可自行卷曲,缺月如雕琢的玉钩与水帘相悬,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增添了浪漫色彩。
2. 分段赏析
《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首联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水帘,“淙淙万音”写其声音清脆繁多,“皎皎一派”写其色泽洁白,突出水帘的壮观。颔联运用比喻,将水帘比作鸾鹤、蛟龙,进一步描绘其声音和形态,使水帘更具神秘色彩。颈联通过想象,以浮云、缺月衬托水帘,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尾联通过对比,说明在幽人眼中,珍贵的翡翠鲛绡都比不上这水帘,突出诗人对水帘的独特喜爱。